|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从淮南大地,走向时代现场——写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从淮南大地,走向时代现场——写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7 8:47: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5年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回望来时路,眺望前行方向,总有一个声音在叩问心扉:无论身处淮南的大街小巷,还是奔赴远方的盛会现场,是否还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

初心,是新闻理想第一次在内心激荡的涟漪。它是第一次拿起采访本时的郑重,是第一次写下“本报记者”时的自豪,是第一次为真相追问到底的执着,是第一次用笔尖推动社会进步时感受到的职业荣光。那份最初的热忱,如淮河岸边的渔火,曾经照亮我们踏上新闻事业的漫漫征途。

时代巨轮轰鸣向前,传媒格局深刻变革。我们见证了信息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颠覆性变迁。曾经,我们焦虑于新潮技术是否会取代传统采编;困惑于流量喧嚣中如何坚守内容价值;忙碌于“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节奏,有时却疏离了与脚下这片土地最深层的联结。在追逐“爆款”、适应算法的过程中,那颗纯粹的初心,是否也曾一度被浮云遮蔽?

答案,就写在淮南大地上,也写在我们奔赴的每一个远方。

在这里,转型发展的故事需要被记录。我们要走进重点项目的建设现场,感受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要记录从寿州古城到“淮南牛肉汤”的袅袅烟火,展现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要倾听老旧小区里的民生期盼,传递“暖民心行动”的切实温度。我们的笔触,必须永远饱含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眷恋。

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从未局限于一城一域。在盛大的展会现场,在重要的招商活动里,我们带着淮南的期待而去,怀着更开阔的视野而归。每一次远行,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用更宏大的视角反哺我们对本地的观察与思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份初心,是引导我们穿越迷雾的灯塔。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坚守专业精神、担当社会责任,始终是新闻工作者不可动摇的基石。它鞭策我们,在众声喧哗中保持冷静,在乱花迷眼中坚守定力,用扎实的采访、理性的思考、温暖的笔触,去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庆祝节日,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出发,回归原点。带着那颗滚烫的初心,再次走向田间地头,也走向更广阔的时代现场。

把新闻写在淮南大地上,也写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这是我们出发的理由,也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方向。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笔下自有千钧。如此,才能在风云变幻中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荣光。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