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做国产汽车最坚实的“安全后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做国产汽车最坚实的“安全后盾”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6 9:10: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做国产汽车最坚实的“安全后盾”
——记安徽新南港汽车智能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童谣

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处处弥漫着现代化企业的勃勃生机。

“截至2024年,企业产品研发投入超466万元,累计投资超过15000万元,含2条裁切线、20条缝制线、1条水洗定型线、1条涂胶线、气囊布织布机12台、OPW织布机2台、整经线1条等,近三年营收分别为1324万元、7377万元、11400万元。目前我们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绿色工厂等称号,带动周边区域近300人就业。”谈到企业的发展现状,安徽新南港汽车智能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童谣话语间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童谣告诉记者,2009年,20岁的他远赴美国求学,在辛辛那提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系统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及国际经济学等前沿经济学管理理念,那时候他在心里就埋下个念头,要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带回淮南,打造自己的“事业名片”。2014年,在辛辛那提大学完成学业后,童谣进入了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延锋国际北美公司,任职于金融分析主管岗位。在美国工作期间,他接触到了两款高端车型的安全气囊优化项目,也亲眼见证了全球头部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壁垒+专利垄断”,将核心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更让他揪心的是,国内主流车企的中低端车型中,仍有30%的安全气囊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高,售后响应周期更是长达3个月。这意味着,当车主需要更换安全部件时,要在无充分保护的状态下驾驶近百天,这种“卡脖子”的现状,正是他决定回国创业的初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在外学习多年并已掌握行业先进前沿理念的童谣了解到了家乡的快速发展状况,他毅然决定回淮南创业,并于2019年创立了安徽新南港汽车智能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地址位于谢家集经开区。

采访中,童谣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两个核心痛点,一是技术国产化,二是响应即时化。我们团队用五年时间攻克了‘ALV/YFSS裁切服务’和‘FF/OPW产品认可’两大核心难题,目前带领商务团队拓展了近30个新项目,新项目收入总计超过4000万元。这些项目都是基于公司成立的工程技术中心研发而得,在气囊布片划线装置、气袋缝制用连接装置、气囊布生产用裁切装置等多方面获得突破进展,共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已在审核当中,预计未来三年全部通过审批。”目前,新南港智能公司是全国纯内资企业第一家从事缝制气袋、气囊布、OPW囊袋生产及销售的企业,突破了国内制造瓶颈。

童谣坦言,创业之路从来不是坦途。面对资金短缺的窘迫、技术不足的困扰、市场难拓的艰难,每一步都如在荆棘中前行,他只能咬牙坚持,当公司的产品即将进入供应商体系审核中时,竞争对手突然发力,试图用严苛的手段延缓他们公司的进场速度。那段时间,他和团队每天只睡4小时,一边联合客户证明自己的技术具有自主创新性;一边带着产品的测试数据拜访头部车企,打消对方的顾虑。最终,他们不仅赢得了行业竞争,还提前进入了供应商体系中。

“每次快扛不住的时候,市委、市政府总能‘雪中送炭’,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童谣告诉记者,政策上,政府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资源上,政府帮企业点对点精准对接,用实际行动支持汽车配套产业纳入到淮南的总体经济发展布局中去。同时,作为留学回国创业企业,企业不仅获得了一次性的创业补贴,还通过流动贷款和设备抵押对接了千万级担保贷款,税务部门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更让企业敢把营收投入到技术迭代中去。这些支持不是空话,真真切切帮企业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我们要做国产汽车最坚实的‘安全后盾’,让每一辆国产汽车都装上‘中国芯’的安全保障。” 童谣表示,未来企业计划建设5G+绿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做世界一流的被动安全供应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芯”安全系统,不辜负自己当初返乡创业的初心。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