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成龙)近日,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种豆得腐”实践队20余名师生前往安徽八公山豆制品公司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淮南豆腐文化园,系统学习八公山豆腐的千年历史与工艺特色。随后,队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整参与传统豆腐制作流程,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点卤、压制等环节。当石磨缓缓转动,乳白豆浆从石缝间流出时,实践队员梁修华感慨道:“原来一块豆腐的诞生需要这么多工序与技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含义。”企业负责人介绍,现代电磨技术在保留古法风味的同时提升了效率,体现了科技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共同宣布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根据计划,今后每年将组织500名学生参与实践,借助劳动实践、文化研学等活动,推动传统技艺传承与劳动育人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由“红色传承”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策划发起。此次合作标志着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将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