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查嘉琪)10月22日,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锚定“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基调,抓实“开源、节流、增效”举措,前三季度财政运行态势良好,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收入方面,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4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居全省前列;9月当月收入10.2亿元,同比大增27.1%。从结构看,税收收入69亿元,非税收入完成40.4亿元,税收占比63.1%;分税种看,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计增收2.4亿元,同比增33.7%,耕地占用税增收2.5亿元,同比激增232.2%,增值税、资源税合计减收6.6亿元。分级次看,市本级收入31.7亿元,同比增9.7%;县区收入77.7亿元,大通区等三地增速领跑。
支出方面,聚焦民生与基层,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3亿元,同比增2%,高于全省平均;9月当月支出35.8亿元,同比增9.6%。分领域看,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05.5亿元,占比82.8%,分科目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领域支出靠前,社保与卫生健康支出增量显著。分级次看,市本级支出78.6亿元,同比降2%;县区支出169.8亿元,同比增4%,基层保障效能提升。
财政保障效能持续增强,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96.2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7.7亿元,获批中央财政试点项目获资金3.1亿元。推动31个项目融资超78亿元,助力小微企业获贷23.6亿元,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7家,唐兴科技北交所上市在审。获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5个居全省第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统筹资金3亿元。下达县区转移支付20.6亿元、调度库款57.5亿元,兜牢“三保”底线。
下一步,我市将以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为抓手,深化税费共治与预算改革,筑牢财政安全防线,为转型发展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