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拂面来 幸福生活踏歌行
——记全国文明村镇潘集区祁集镇
秋雨初歇,走在潘集区祁集镇街头,绿树掩映下的街道干净整洁,白墙青瓦的楼房错落有致,休闲广场上花红柳绿,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一幅生态优美、乡风淳朴、宜居宜业的文明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祁集镇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创城攻坚战,以文明创建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群众日子富起来,实现文明创建成果共建共享。
十年磨砺,让文明“名片”越擦越亮
祁集镇于2015年2月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2017年、2020年、2025年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核。同时,该镇还获评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卫生乡镇等荣誉,所辖5个行政村全部获评市级文明村,实现了文明创建“满堂红”。
10年来,该镇着力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科普教育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制定《祁集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村民“积分制”管理机制,形成村民攒积分、争先进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各村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0余次,评选红榜村民37人,发放积分9380分,兑换生活物品150件。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少年、文明家庭、“好家风”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人物徐明宏、中国好人许克素、许圣杰等一批身边好人。
保护传承,以乡土文化涵养文明新风
祁集豆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第一豆腐文化村”坐落于此,在淮河两岸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吃大肉吃大鱼,不如祁集豆腐皮;哪一朝哪一代,祁集豆腐都不赖”。豆腐文化已融入祁集人民的生产、生活、民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村风民俗。
从2007年开始,祁集镇依托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传统庙会,举行祁集文化体育节,通过挖掘保护传统豆腐文化,展现祁集人民时代风采与精神面貌。坚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组建夕阳红艺术团、锣鼓队、腰鼓队等多个文艺团队,组织开展新春诵读、元宵猜灯谜、清明祭英烈、迎端午献爱心、中秋暨金秋健身、重阳节慰问老人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同时,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成全市第一座公益性农民图书馆,建成集老年活动教育、离退休党建、志愿者服务、养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老年大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
为民惠民,以文明创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文明创建既要靠民,更要为民惠民利民。该镇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通交通网络,铺设污水管网,建绿地、栽树木、植花草,实施顺淮老街改造,建成羽毛球场、五人足球场,对背街小巷开展综合治理。同时,更加注重日常管理,境内美化、亮化、绿化程度日益提高。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该镇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认真落实“低保”“五保”生活救助,关爱空巢家庭、留守老人,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落实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勤劳智慧的祁集人民将始终保持创建韧劲,坚持“内外兼修”,夯实硬件基础,提升软件水平,让“面子”越擦越靓、“里子”越做越实、“品牌”越擦越亮,为加快建设和谐、美丽、文明新祁集作出新贡献。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