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强化制造业项目攻坚——科技+培育,夯实“智造”根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的应急装备产业园,特码斯派克工业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给一套崭新的矿山智能换绳机器人成套装备模型打包。
“人工换绳需要3天至5天,机器人操作可以把时间控制在20小时以内。凡有矿山和立井的地方,都有换绳机器人的用武之地。”企业负责人陈天宝表示,换绳机器人已在全国多个矿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并连续两年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
淮南市现代制造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近年来在机械制造、化工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不断推动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
9月15日,唐兴科技“环北广西八号”硬岩盾构机正式开启其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关键隧道掘进任务,攻坚3028米的复杂地层。从“沂蒙一号”盾构机服务于山东省国能热力管网盾构工程项目,到“秦山一号”盾构机应用于秦山核电辅助蒸汽联网项目隧道工程,安徽唐兴装备科技公司逐步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战略规划,深耕非开挖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行业。
今年7月,淮南市成功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已涌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1月至7月,淮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连续4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近年来,淮南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强化制造业项目攻坚,铸就发展“强引擎”。
在淮南高新区,记者来到安徽芯视佳半导体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戴上MR眼镜,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显示屏让人仿佛走入侏罗纪,与恐龙“邂逅”。
“国内可以生产12寸硅基OLED微显示屏的企业有5家,其中有3家在安徽。”企业负责人曹绪文介绍,年产120万片柔性OLED模组的K1工厂已投产,产值可达到2亿元;K2工厂一期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项目也将建成投产。
通过积极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淮南市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3户。“今年前7个月,培育库内114户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38.6%。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1户,总数突破1020户,制造业生态持续优化。”淮南市工信局负责人张斌说,这种“既培土又施肥”的培育方式,让淮南的制造业生态愈发丰富多彩。
(安徽日报记者 柏松)
(《安徽日报》10月21日7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