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首批4只鸳鸯已经抵达鸳鸯湖

渔政人员安放竹排
(记者 廖凌云 摄影报道)跟随秋天的脚步,淮南市的生态名片——鸳鸯湖迎来了今秋首批“归客”。据市爱鸟协会监测,9月21日,已有4只鸳鸯率先飞抵湖区。为确保这些远道而来的珍稀客人有良好的栖息环境,9月22日,我市多部门联合行动,在湖面上紧急安放了十余条竹排,为鸳鸯们打造了舒适的“水上家园”。
鸳鸯湖健康主题公园坐落于大通区,曾是一片因采煤而沉陷的土地,如今已演变为一方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9月至次年4月,这里都会迎来200多只鸳鸯,它们长途迁徙至此,选择这里作为越冬的栖息地,因而得名。
最新监测显示,鸳鸯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预示着一年一度的鸳鸯越冬季已经开始。然而,爱鸟协会的志愿者在监测中也发现,由于自然代谢,湖面上原有的部分枯树枝已腐烂,难以满足大批鸳鸯栖息的需求。鸳鸯习性喜好在离水的安全平台上歇脚、梳理羽毛,栖息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它们能否在此安然过冬。
这一情况迅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爱鸟协会的呼吁下,市渔政执法大队、淮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联动。行动当日,各部门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将十余条崭新的竹排稳稳地固定在湖面适宜位置。这些竹排不仅为鸳鸯提供了稳固、安全的栖息点,也与湖光山色自然融合,成为一道新的人文生态景观。
市爱鸟协会秘书长孔菊对此表示:“这次行动非常及时、高效。我们非常感谢渔政、旅发公司等部门的鼎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淮南市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携手共治的合力。有了这些坚实的‘公益保障’,我们相信今年前来越冬的鸳鸯数量会更多,它们会在这里生活得更好。”
此次联合行动,不仅是对候鸟栖息地的一次有效修复,更是我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城市温度的具体实践。随着更多鸳鸯的到来,美丽的鸳鸯湖将继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