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峰)据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16.7℃(9月20日),最高气温35.6℃(9月16日),一周降水量12.5毫米。
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示昼夜平分之意,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北极点和南极点,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转圈,随后开始进入长达半年的极夜和极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自此,大雁南飞,候鸟迁徙,暑伏远去。山色不浓不淡,水流不疾不徐,空气不冷不热。高远天空,灿烂阳光,自然万物调至阴阳对称,大自然就这样默默呈现出均分之美。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季。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承载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节日,不仅是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礼赞,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正当时,秋分时很多传统民俗,都饱含着期盼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意思,比如,祭月、竖蛋、送秋牛图等。
据淮南市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市多阴雨天气,其中9月23-24日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本周全市气温起伏不大,最高气温28℃左右。
具体预报如下:
9月23日,小雨转中雨,19——28℃;9月24日,中雨转小雨,19——23℃;9月25日,多云转阴,18——25℃;9月26日,阴转小雨,19——24℃;9月27日,小雨,19——26℃;
9月28日,小雨转阴,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