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活态传承保护让淮河老街1952焕发新活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活态传承保护让淮河老街1952焕发新活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9/18 9:44: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田家庵区淮滨街道淮河老街1952,数十棵梧桐树披上了“星光外衣”。街道两旁,天兵汽水、维卫月饼等老品牌沿街展销,许多市民漫步其间,或驻足拍照,或闲坐聊天,或品尝美食,沉寂的老街焕发出新活力。

这番热闹景象,源于田家庵区紧抓电视剧《六姊妹》热播机遇,实施淮河老街保护提升工程的系列举措。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街,正以“珍珠串链”式的修复理念重焕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旅游的鲜活纽带。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六姊妹》在全国热播,剧中大量场景取景于田家庵区,尤其是淮河老街一带。随着剧集持续升温,老街成为剧迷们追捧的“打卡地”。

“自从《六姊妹》播出后,来老街拍照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在老街经营传统小吃店的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们拿着手机对照剧照,寻找剧中出现过的场景,也带动了周边热闹起来。”

淮河老街1952是田家庵区历史文化的缩影,沿街建筑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融合了中式传统和西式建筑风格,是城市发展的活态见证。今年以来,田家庵区通过“珍珠串链、修旧如旧”理念,重点修复中国工商银行淮南分行旧址、红旗照相馆、五一商场等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老商场,引进特色美食店铺,并通过梧桐树亮化工程、文创集市、老街电影夜等元素融合,用文化主线将其串联成“项链”,打造集旅游观光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还原历史风貌与生活场景,唤醒城市记忆。

“梧桐树亮起来了,非遗集市热闹起来了,这条老街仿佛又活了过来!”近日,在淮河老街1952开展的“星光下的时光机:老街电影夜”活动,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加。“不仅找回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感觉,还让孩子体验到了传统的魅力。”参加活动的市民王义忠表示。

“这些梧桐树陪伴了老街几十年,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田家庵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们采用节能柔和的灯光,既凸显树木的自然美,又不破坏老街的整体氛围。”

针对淮河老街基础设施薄弱、建筑老旧、配套滞后、业态萎缩等问题,该区实施了一套“旧貌焕新”组合拳。修复淮河渡口弯曲变形的限高架,拆除危旧房乱搭建,净化立面环境;改造临街门头店招,美化“渡口茶馆”“大骨汤酸菜鱼”等招牌,让招牌融入老街文化,为街巷赋予时代活力。同时,规范店铺经营行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情况下合理外摆,保留老街“烟火气”。

“淮河老街的保护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城市文化自信的重建。”田家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城市更新,持续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内涵,抓好老街保护修缮与提升改造工作,加强项目招引,丰富活动载体,完善文旅业态,在活态保护中推动老街重现生机活力,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吴喆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