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沐浴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安徽理工大学朱恒银教授受邀观礼,现场见证了这致敬伟大胜利的重要时刻。
“能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纪念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近距离观看盛大的阅兵式,我内心的激动与震撼难以言表,感到特别自豪!”朱恒银告诉记者。
阅兵现场,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空中梯队的战机呼啸而过,展示出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现场见证这一幕幕的朱恒银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奋力挥动着手中红旗呼喊道:“祖国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军事装备在我眼前走过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地高兴,也特别地激动,感到很自豪。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报国”始终是朱恒银的理想和信念。他从事地质钻探工作40多年,由普通钻探工人成长为钻探专家,攻克了定向钻探技术难关,建立了入地3000米深部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体系,将我国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水平,为国家创造数千亿元经济效益。主持和参加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他受聘到安徽理工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把多年的工作经历、创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这次纪念活动规格高、意义重大,它警示人们勿忘战争教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朱恒银表示,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将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赓续“工业报国”精神血脉,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攀科学高峰,破解“卡脖子”难题,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工医交叉,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