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与花卉——9月7日是白露。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代替,加之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温度下降速度相应加快,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进入白露,暑天闷热基本结束,天气开始转凉,“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三候是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虽无植物候,但漫山遍野的花卉妆点出五彩缤纷的诗意秋色。夜间水汽在花朵上凝成露珠,垂垂欲滴,更显百花娇艳。白露时节可观赏花卉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名花,如桂花(木樨科木樨属)、菊花(菊科菊属)、木槿(锦葵科木槿属)、月季(蔷薇科蔷薇属)、鸡冠花(苋科青葙属)、千日红(苋科千日红属)、长春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等。
淮南的白露“花代”——马鞭草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细长的穗状花序生于植株顶部或腋部,因顶生花序状如马鞭而得名。其花朵小而密集,紫色、粉色或白色等色彩形成美丽花序,是园林中常见的观赏植物。马鞭草喜温暖、不耐寒,常见于山坡与荒地,淮南的气候、地形与水文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其生长。马鞭草的花期在6月至9月,白露时节其花期即将结果,花朵更加饱满。此时欣赏马鞭草花海,犹如置身彩色云霞之中,格外梦幻,因此将马鞭草确定为白露时节的淮南代表性花卉。潘集区架河镇武庙生态园、淮南高新区E水系带状公园都是观赏马鞭草花海的绝佳地点;舜耕山环山步道、安徽理工大学北外围人行步道、人民公园、如意公园等处规模虽小,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马鞭草花语文化——马鞭草花语丰富,总体上涵盖了正义与期待、纯洁与神圣、浪漫与爱情等意义。不同颜色的马鞭草还具有不同的象征:白色象征着纯真无邪与洁白无瑕;红色象征家和业兴与齐心协力;紫色象征浪漫梦幻与正义无邪。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是《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当地喜植马鞭草,正因其有“浪漫与守护”的花语意义,昭示了赫哲族同胞世代守护乌苏里江并传承民族文化的执着。马鞭草是一味珍贵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等功效,因此其别名众多,而每个别名都被赋予一种文化意义。如“铁马鞭”源于其茎秆坚硬的质感,“龙芽草”源于其犹如珍稀药材的药效,“凤颈草”则与“龙芽”相应。
盆栽马鞭草要点——马鞭草香气馥郁,具有驱蚊功效,因此有很多家庭都会在阳台或庭院中栽植。盆栽土壤可选用泥炭土混合珍珠岩、河沙等基质,改善透气性能,避免积水烂根。光照不足易导致植株徒长,因此每天至少要保持4-8小时的直射光。浇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刚栽种时避免频繁浇水,生长期应遵循“干透浇透”原则。不要直接将水浇在植株上,而是浇到土壤中,可以避免湿涝和真菌感染。基肥可选用腐熟农家肥,新芽长出后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稀薄肥料(如花多多),生长期每月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促进开花。马鞭草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耐高温(40℃以上),但需避免霜冻。还应定期修剪病弱枝和过密枝,保持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
(周强 王中洋 文 田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