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峰)根据淮南市气象台最新数据,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最低气温为22.9℃(8月30日),最高气温达36.9℃(8月28日),周累计降水量157毫米。
虽然“处暑”节气已于8月23日到来,寓意“暑气至此而止”,但受强盛“秋老虎”影响,淮南在进入该节气后仍持续高温。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甚至超过盛夏。真正的高温转折出现在8月29日“七夕”夜间,当天电闪雷鸣,降雨持续至30日上午。这场夜雨显著缓解了高温天气,紧随其后的30日晚间强降雨更进一步拉低气温,导致部分区域出现积水。连续降水带来明显降温,应验了“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天气谚语。
据监测,淮南市气象台于8月30日18时56分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19时18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9时53分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8月30日19时至20时,大通上窑小时雨强达92.2毫米;30日8时至31日8时,该站累计雨量为125.7毫米;正阳关出现8级大风,极大风速19.5米每秒。
民间素有七夕雷声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说法,称二人一年一度相会时落泪成雨。农谚“七月初七响雷公,大水漫到龙王宫”也流传甚广,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想象。
气象专家分析,近期安徽强雷暴天气主要由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引起,叠加地形抬升效应,触发大气能量剧烈释放。前期全省多地出现37℃以上高温,为强对流发生储备了充足能量。副高持续控制安徽,东南季风不断输送东海水汽,北方冷空气南下后与暖湿气流激烈交汇,形成类似“热油遇水”的剧烈对流。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的地形进一步加剧抬升,促成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
据预报,9月3日前淮南多阴雨天气,最高气温维持在30℃左右;4日至6日以多云为主,7日又将有一次弱降水过程,气温略有上升,最高可达33℃左右。
具体预报如下:
9月2日:阴有小雨,23——30℃;9月3日:小雨转阴,24——30℃;9月4日:多云,26——33℃;9月5日:多云,25——34℃;9月6日:多云,20——32℃;
9月7日:阴转小雨,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