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50万尾特种鱼苗“安家”淮王鱼保护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50万尾特种鱼苗“安家”淮王鱼保护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12 8:34: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生态补偿守护“水中瑰宝”

近日,在市渔政部门监督下,淮王鱼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当日,50.8万尾淮王鱼、江黄颡鱼苗放流到淮王鱼保护区核心区。

据渔政人员介绍,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淮王鱼、江黄颡,其它保护物种包括细尾鮠、黄颡、淮河鲤、长春鳊等鱼类。其中,本次放流的淮王鱼、江黄颡是同为鲿科的特种鱼类,大量此类鱼苗的放流,将为恢复淮王鱼保护区的珍稀水产种群数量起到重要的作用,保护水域生态完整性。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在凤台淮河大桥附近上游处的原高水位码头进行,此地紧邻淮河黑龙潭,属淮王鱼保护区的核心区。活动伊始,便是精彩的展示阶段,市、县渔政人员、水产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项目执行单位的成员们,齐聚堤坝之畔。他们手捧着装满淮王鱼鱼苗的塑料盆,随着“开始”的指令一下,齐心协力将盆中的鱼苗倾洒入淮河的怀抱。鱼苗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活泼地翻腾着,欢快地没入波光粼粼的水面。

紧随其后,便是高效顺畅的增殖放流作业。运输鱼苗的车辆缓缓驶至淮河畔,轻轻倾斜车身,便于鱼苗随着水流自然滑入河中。放流人员迅速将车上的出口与不锈钢槽连接,延伸至河面之上。随着闸阀的开启,水声潺潺,鱼儿沿着槽道欢腾跳跃,顺畅地融入河水之中。这一过程既保护了鱼苗,又确保了较高的成活率,同时提升了放流的效率。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来了3辆鱼苗车,其中2辆来自凤台县城北湖渔场,盛装着30.3万尾淮王鱼鱼苗;另一辆则来自窑河渔场,盛装着20.5万尾江黄颡鱼苗,两家渔场总计50.8万尾鱼苗放流到了淮王鱼保护区的核心区。城北湖及窑河渔场均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城北湖渔场还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实现淮王鱼人工规模化繁育的省级水产良种场。在这里,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破解了淮王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养殖的技术难题,不仅为淮王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放流提供苗种,更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凤台淮王鱼”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而窑河渔场强项为江黄颡繁育,这是淮河特有珍贵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经济价值高。早在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便在窑河渔场首家成功地孕育出了江黄颡鱼苗。

据介绍,本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由淮王鱼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所实施,系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依据《淮河干流航道(三河尖至蚌埠闸段)整治工程对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生态补偿项目实施方案》,本次增殖放流实施主办单位为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承办单位为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及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由市渔政执法大队监督,凤台县城北湖及窑河渔场实施。

为做好增殖放流工作,水产专家组对提供的鱼苗进行检测,保证了放流苗种质量。放流过程中,市、区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做好苗种运输、规格测量、计数等工作,且放流过程全部经公证处公证,确保放流质量和数量。

渔政部门表示,淮王鱼保护区建设是长久大计。保护区常年禁渔,本次增殖放流后,渔政部门将继续开展对淮王鱼保护区水域的巡查和执法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坚决取缔禁用网具,为放流鱼种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提高放流鱼种成活率,切实做好淮王鱼国家级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