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静)7月30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启动的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成效显著,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市工信局最新通报,上半年114户重点培育企业实现产值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1%,增速高出全市规上制造业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
纳入培育库的114家企业中,50户产值增长超20%,其中32户增速突破50%。这批企业强力拉动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其增加值、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28.4%和51.1%,成为产业升级核心支柱。
培育企业技改投资强劲,65户企业推进76个技改项目,总投资158.3亿元,占全市36.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培育企业拥有国家级“5G工厂”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26家,创新标杆效应凸显。
在骨干企业支撑下,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大通区现代煤机及应急装备智造两大集群成功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政府服务同步深化:市县领导全覆盖包保联系企业,已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128项,投放贷款3.46亿元,争取上级资金2932.3万元。同时,我市推动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采取了建立融资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推进“投贷担保补”金融服务;建立人才用工机制,多渠道解决企业招工难题;建立市场拓展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业品对接、淮品“五进”及跨境出海服务;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组织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同时建立用地需求清单,保障新项目落地;建立水电气网需求清单,“一企一策”保障要素;建立项目政策清单,支持技改升级并落实政策;建立问题清单,合力解决发展瓶颈。
下一步,我市将健全培育机制,推动“培优促强扶大”工程释放更大效能,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