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劳动教育“四大课堂”培育时代新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劳动教育“四大课堂”培育时代新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19 9:10: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随着谢家集区第五届劳动教育宣传周展示活动启幕,近千件学生劳动作品集中亮相,尽显该区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宣传周推进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历经五年实践探索,全区92%的学生熟练掌握至少3项生活技能,3所学校成功创建为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谢家集区创新构建“四大体验课堂”教育模式,让劳动教育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

田间课堂:在种植实践中收获成长

“老师您看,这是我们种植的无花果、葡萄。”在杨公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小小讲解员充满自豪地介绍道。该校不仅打造了专业的绿植种植基地,更将整个校园化作了立体化劳动教育课堂。

谢二小新家园校区创建8000余平方米的“科学教育实验耕读园”,构建“学园、家园、乐园、花园、果园”五园一体的劳动文化,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耕作知识。

谢一小构建“三园联动”劳动实践体系,形成“劳动+课程+育人”的特色模式。

回民希望小学“专家进校园”活动别具一格。村里的种植能手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松土、播种技巧。“竹竿要斜插才能稳固”,在种植能手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用废旧材料搭建的黄瓜架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

文化浸润:在学习体验中传承匠心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谢一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将农耕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语文课诵读《诗经》农事篇,美术课绘制传统农具图谱,科学课探究自然规律,构建起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我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用科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出力!”在堆坊小学“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上,大家对“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谢四小的“劳动历史溯源”课堂同样精彩纷呈。“从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劳动方式变化这么大。‘周末’这个概念也是劳动制度演变来的呢。”学校还通过让学生们观察身边劳动者、访谈劳动模范,将抽象的“劳动价值”变得具体,用榜样力量激励每一位学生。

巧手创造:在手工实践中激发智慧

5月31日,在谢家集区青少年科技展上,十余所中小学的学生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创意作品,百余件科技创新成果与科学幻想绘画陈列展台,歼-20模型、乐高拼搭的塔吊等航天模型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走进谢九小“变废为宝”创意课堂,洗洁精桶变身炫酷小汽车、棉花棒搭建的摩天轮模型,30多件创意作品凝聚着孩子们的巧思和梦想。

朱集小学的“生活小能手”挑战赛气氛热烈,叠衣服、整理房间、厨艺比拼等竞赛轮番上演。孙庙小学编织社团里,毛线在指尖翻飞,围巾、木书签等作品记录着从“我不会”到“我能行”的成长蜕变。

实践奉献:在快乐体验中感悟成长

端午时节,谢一中校园粽叶飘香。“我会包粽子”活动热闹开展,师生与志愿者围坐在一起,捋粽叶、做漏斗、填糯米。活动结束后,学生将包好的粽子献给老人,传递节日温暖。

春申高级中学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劳动最光荣 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美化社区环境;谢二中、谢六中、市25中的中学生走进高校、参观现代化工厂,感受高校劳动实践氛围,体验科技生产魅力;孙庙中小学的农事体验,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农耕知识转化为真实劳动,丰富劳动认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家集区各学校秉持“因地制宜、一校一品”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建设,累计建成32处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并通过创新“线上培训+集中培训+实地培训”三维培训模式培育教师。目前,全区已有16门校本课程获得市级认可,其中《“豆”你开淮》等特色课程将豆腐制作等非遗技艺融入教学,陶艺坊、豆腐工坊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实践基地。此外,该区还创新打造“劳动+基地”“劳动+工厂”“劳动+高校”“劳动+研学”四大劳动体验场,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激活了劳动教育新动能。

(通讯员 盛静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