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附小大通校区(大通区第三小学)自2022年9月启用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全区校园环境最优、生源最多的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洞察到学生午餐问题给家长带来的困扰,部分家长在接送孩子与兼顾工作家庭方面存在矛盾,且校内众多留守儿童也急需便捷、健康的餐饮服务,于是食堂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学校积极推进食堂建设,解决午餐难题,解家长之忧、暖学生之心。
精细规划,严格把关,高标准打造校园食堂。为高标准建设学校食堂,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后勤、行政、教务、德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讨制定详细工作方案。从食堂的装修、设备采购,到食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再到学生就餐时间、座位安排、餐具消毒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审批和周密的安排。
科技助力,安全护航,数字赋能“智慧食堂”建设。学校引进先进的智慧监管系统,将经营许可、健康证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留样等信息实时上传,将食品加工过程公开透明化,监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化、可视化、移动化的食品安全远程在线监管,将食品安全操作行为和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远程监控,助力监管人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为严把食品安全关,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线上监管。
有序就餐,安心午休,全方位保障校园生活秩序。为保障学生有序就餐,学校专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清晰明确值班教师职责。值班教师在学生就餐过程中,认真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关注学生的就餐情况。“为避免出现就餐扎堆现象,学校实施分批就餐策略,一批学生先就餐,另一批学生在报告厅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既维持了整体秩序,又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午休时段,值班教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维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确保学生为下午学习养精蓄锐,全方位保障学生在校就餐及午休期间的秩序与安全。
特色环境,文化育人,营造温馨独特就餐氛围。环境育人细无声。学校食堂注重就餐环境营造,装修风格以棒垒球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徽省棒垒球培训基地这一特色。食堂就餐区装修温馨舒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设置了合理的取餐路线和就餐区域划分,并在墙壁上张贴有趣的饮食文化、文明就餐等宣传标语和图画,营造出良好的就餐氛围。食堂设置直饮水设施,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餐具回收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食堂设置了一个小舞台,配有钢琴一台,师生在就餐时还可欣赏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表演的节目,既展现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又营造了良好的就餐氛围。
家校共育,助力成长,暖心食堂提升家校信任。“学校‘暖心食堂’建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与负责,提升了我们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加深了家校之间的信任。”家长们坦言。“学校‘暖心食堂’投入使用后,既保障了学生按时、健康地就餐,又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食堂通过科学合理搭配的菜谱,保证学生能够摄入更均衡的营养,有助于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同时,文明有序的就餐环境以及食堂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文明礼仪和集体意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