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芒种不等人 抢种莫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芒种不等人 抢种莫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6/10 9:23: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张雪峰) 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16.1℃(6月3日),最高气温34.7℃(6月5日),一周降水量18.5毫米。

当下时处二十四节气“芒种”,今年芒种来临时间为6月5日,意味着孟夏已尽,仲夏登场。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6月5日-7日交节。芒种之“芒”,指有芒作物如稻、黍、稷等;“种”既指种子的“种”,也指播种的“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其名即寓“有芒谷物可种,过时则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正源于此。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此节气是种植农作物的时效分界点,此后因天气炎热,农作物产量将逐步降低。“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本地以“一麦一稻”为主,今年因节气偏早,麦收提前结束,农户们正忙于插秧。近期降水虽对高考生略有影响,但对农业益处显著——插秧及播种出苗均需雨水滋润。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指芒种时螳螂卵破壳而出;喜阴的伯劳鸟始鸣枝头;善仿鸣的反舌鸟渐息其声,预示着季节更迭的悄然无息。当前江淮地区已进入梅雨季,安徽省气象台于6月7日宣布全省“入梅”。此时华南季风雨带稳定,迎来全年最强降水期,而北方尚未进入雨季。

湿热环境中人易疲倦萎靡。谚语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生动描摹此间状态。养生需保持精神轻松,注意补充水分。

养生专家建议,饮食宜轻清甜淡。唐代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并言“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告诫忌过咸过甜。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减退,宜以清补为主,辅以清暑益脾之食。

淮南市气象台预报,本周以多云为主,气温回升。周日夜间起有弱降水过程:

6月10日:多云,淮河以北局地阵雨,22~30℃;

6月11日:多云,19~31℃;

6月12日:多云,20~32℃;

6月13日:多云,23~33℃;

6月14日:晴,25~34℃;

6月15日:多云转小雨,26~36℃。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