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我与淮南方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我与淮南方言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3/27 9:41: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微信群里这段时间真热闹,大群小群都有人在热烈地讨论有关《六姊妹》的话题,聊得最热乎的当属淮南方言了。大家劲头十足地深挖淮南本土方言里的精华。自媒体段子手向来有激情更有速度,已有模有样地出品了微信视频段子,把那些淮南经典方言改编成剧情台词,演绎得酣畅淋漓,我们瞧着也是异趣横生。这原汁原味的方言早已出圈,只要一出口,就惹人围观,备感亲切。比如简简单单的一句“这……得了吧”,干净利索地输出,把婆婆妈妈的絮叨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一下子就了结了。

淮南方言简洁易懂,淳朴而不粗俗,这与淮南人骨子里的洒脱、豪气和耿直息息相关,蕴含其中的楚汉文化和生活趣味,历经岁月的糅合和塑造,形成了极具本土色彩的语言风格和感染力,成就了淮南方言的独特魅力。可能这种简单而质朴的语言形式,更能让人直抒胸臆吧。

但在这之前却并非如此。多年来,我一直苦于没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因为在工作与交往中,本土方言始终处于受排挤和嘲笑的尴尬境地。身为在边远乡村文化中浸润许久才移民到城市的淮南本地人,我算是得了淮南方言的真传,“俺这”“俺那”经常会说,“就你能”“就你过劲”也常挂嘴边。

记得一次外出培训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因为课题已事先透露,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我也是在发言前就演练过,交流的时候,我自认为所谓的“淮普”没有太明显的破绽。规定的程序结束后,时间还富余,主持人也是好意给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由于环境宽松,大家很随意地相互交谈,但有的话题扯得有点远,甚至带着偏见。其中有位学员老是拿凤台县的所谓工作瑕疵说事,当时我解释了一番,但那学员似乎是杠上了,不一会儿又提起凤台。我是凤台人,谁想当众被揭短?我当即回他:“你耶熊吧!”全场立即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数秒后又哄堂大笑起来。我当时急不择言,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了。我又羞又气又恼,但更无奈,真想找个地缝躲起来。

类似的事情多了,我便有了条件反射,一到公共场合就开始犯怵。平常我是时刻小心,处处留意,无奈骨子里的土气和豪气,还是冷不丁会蹦出一两句土洋结合的话,总会在某些喜欢咬文嚼字的人那落下口实,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鹦鹉学舌”,招致更多人的嘲笑,久而久之,便成为大家常挂嘴边的笑柄。这番遭遇导致我在少量且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还算流畅,一到人多、严肃的场合,就变得吞吞吐吐,畏首畏尾,有时候还会临阵脱逃。真到没有退路时,我便用低调到“当我不存在”的招数来麻痹自己。我那会儿是真惧怕,惧怕一不留神就又闹得贻笑大方。

《六姊妹》开播以来,剧情让人牵肠挂肚,淮南方言随之登堂入室,在大众群体中走红,会说淮南方言竟一夜之间成了“新时尚”。甚至在某些严肃场合,一句适时的淮南方言不仅不会显得尴尬,反而成为调节气氛“妙语”,引得听者“会心一笑”。我多年荒芜的心田终于得到滋养,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坦然地用淮南方言交流。这股挖掘方言魅力的春风迅速席卷全国,各地方言都“呼呼啦啦”地冒出来,就连淮南不同区县都参与其中,潘集的、寿县的、田家庵的、凤台的……都想找出最能代表本土特色的方言。方言如同春风雨露,温润着淮南这片热土,催生蓬勃向上的文化自信。

如今,土得掉渣的淮南方言越来越悦耳动听,其中深埋着淮夷文化、楚汉文化的根脉,更饱含淮河儿女的率真和质朴,毫不掩饰地袒露着淮南人的真性情。

(牛牛刘)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