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7/2 10:28: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时代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社会,二十四节气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事实上,尽管时移势易,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功能弱化,但其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仍然具有时间标记和时季转换的提示意义。当前中国实行的是公历和中国传统历法并行、以公历为主的历法。公历是国际通行的历法,即通行的“阳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是中国人将一回归年划为24份并分别给予名称的时间制度,它和岁(年)、时、月、旬、日、时辰、刻等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时间单位。对二十四节气的标注和使用,意味着中国在与世界节奏保持一致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和元素。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本身即将时间的流转与气候、物候的变化相关联,因而具有鲜明的时季转换的提示意义,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转换的鲜明标记,这是公历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二是仍然可以发挥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中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耕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这使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仍然大有可为。类似“立春雨水,赶快送粪;惊蛰春分,耕耙要紧;清明谷雨,种瓜种棉”“立夏点瓜豆,小满忙锄田,芒种割麦子”“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等等,这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仍然可以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养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生产,亦深系生活。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耕生产的指南,也是指导人们养生的“秘籍”。二十四节气养生强调人需和着自然的节拍,根据不同的节气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饮食与精神,这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具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另一方面,人的生活节奏日益脱离自然时序节奏,由此带来身体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对反自然行为进行反思。《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命的盛衰取决于阳气的盛衰。而大自然的阴阳消长是随四季变化的,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遵循这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自然也不会例外,只有顺应二十四节气养生,才能保证体内阳气充足,达到预防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是相关文化和实践活动仍然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由于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于城市之中。城市可以说是人类在超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的产物,城市让人远离了大自然。常年栖居于非自然的环境之中,与自然的疏离催生了回归大自然的念头。二十四节气让人更好地感知自然的韵律和气息,从而真切地体会到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与诗意。中国古代文人有许多因节气而写、为节气而写的诗词,状写气候、物候,抒发节气推移引起的情感之变,它们流传至今,成为时下人们穿越时空,与诗人共同感受自然节律,让生活充满诗情的重要凭依。这说明了二十四节气对当代民众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

五是二十四节气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遵循着顺天应时、循时而动的法则,反映着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人是万物之灵,又是自然之子。尊重自然而不是肆意改造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完全服从自然,发挥人的能动性却不狂妄傲慢。在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的当今,这种理念凸显出普遍意义和共享价值。

六是具有文化认同价值。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是古代民众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求索、认知、总结的智慧结晶,它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方面。历史上,二十四节气伴随着王朝历法的颁布成为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地的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进行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甚至使其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如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但马来西亚的华人仍保持着冬至祀祖、吃汤圆的习俗。对同一种时间制度的共享,在同一时间举行同样约定俗成的活动,是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路径。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富有特色的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制度和重要的文化坐标,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要理解中国人的天人观、天地观、宇宙观,就要顺应自然赋予的时序,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去感悟古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法则。(陈瑞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