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寿州蒿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寿州蒿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7 16:21:5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光乍泄,万物复苏,宋代词人辛弃疾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手拄竹杖,脚穿草鞋,向家门附近的田野漫步走去。他虽然不能远游寻春,却可以在家门口感受一下春光。走着,走着,词人看到了田野间无尽的春色,大片大片的野花正蓬蓬勃勃地盛开着,红的红,粉的粉,煞是好看。这些野花极其平常,却颜色鲜亮,别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如此强烈感受过的春意,使他获得了意外的惊喜。词人精神为之一振,身上的病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他返回屋内,展开纸笔,即兴写下了《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这首词。其中“朱朱粉粉野蒿开”一句用语特别精妙,把野蒿花鲜明的颜色和生机盎然、随处自由开放的特点简洁地描绘出来,也把词人与野蒿不期而遇时的喜悦心情含蓄地表达出来,大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味道。

野蒿看似脆弱渺小,却有令人意想不到食用、药用价值,可以视为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野蒿食用历史悠久,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食用蒿子类野菜,不仅用来防治疮疾,还将其用于制作青团、粑粑等传统美食。淮河之滨的寿县人特别讲究吃,对于野蒿子也不例外。采摘野蒿子的时间需要精准把控,因为野蒿是一种很“鲜贵”的野菜,适合品尝的时间很短。过早采摘,太嫩;过迟采摘,太老,采摘的最佳时间只有一周,民间就有“二月茵陈(通俗叫法)三月蒿,五月破来当柴烧”的说法。一般在清明节前采摘时机最好。寿县人吃野蒿有很多花样,一种吃法是,挖回来后去净杂质,现吃现做,洗净拌上面粉蒸熟,大蒜捣泥,撒上盐和芝麻,浇上热油,极是美味;还有另外几种吃法,或蒸成菜饼,或蒸菜团,或凉拌,各取所需;还有将野蒿子晾干晒干泡水喝的,等等。

除了这些常用的食用方法,最有特色的还是寿州野蒿子粑粑,这里的家庭主妇都会做。做这道野菜的流程很讲究,一般要经过焯水、切碎、拌馅、煎制等多道工序。先是焯水,将采摘的新鲜蒿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待锅中水开,放少许小苏打,把野蒿子放入锅中焯水,清除蒿子里的涩味。大约3至5分钟,等野蒿子变色即关火,再放入凉水中降温。等蒿子凉下来,再放在砧板上用擀面杖敲打至软,挤干水分,切碎,放入盆中备用。再是拌馅,蒿子粑粑馅子里放点腊肉会更香。把腊肉切成小丁,放进锅里翻炒,等腊肉里的油煸出,倒进切好的蒿子不停翻炒,蒿子和腊肉馅充分融合后,放少量清水、食用盐,再放入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边炒边加糯米粉和玉米粉,按二比一的比例勾兑,直到馅料慢慢变干,能挂在锅铲上不掉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煎制,等馅料凉下来,手感不烫了,就可以制作蒿子粑粑了。揪一团馅料,在手掌上先搓成团,再压成饼,放在平底锅中煎片刻,至两面金黄就即可出锅。

经过一系列神操作,寿州蒿子粑粑就做成了。端上桌来,白净碟子里盛放着的蒿子粑粑,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直让人垂涎欲滴。挟起蒿子粑粑,蘸上调料,放入口中咀嚼,感觉外焦里糯,清润爽口,唇齿间立刻有一股野草特有的清香溢出,房间里便弥漫着清香。几个蒿子粑粑下肚,顿感神清气爽,仿佛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味美蒿子正当时。寿州蒿子粑粑是家乡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更是人间清欢的味道。从野草变成野菜,从田野走上餐桌,一株小小的野蒿经历了太多的沧海桑田、时序轮回。八百多年前的词人辛弃疾先生,没能享受到野蒿子的味道,终是遗憾,如果他能品尝到今天的寿州蒿子粑粑,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楚仁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