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寿州访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寿州访古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4/23 10:25: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说起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你一定会想到寿州古城。当你驾车从合肥出发,很快便可抵达寿州城北的八公山。

去年秋高气爽的一天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八公山下,大家拾级而上,登上了四顶山高峰。山上秋风习习,山下云蒸霞蔚。远眺寿州古城,东南方的淝水河,西南方的千里淮河,如两条巨龙向着八公山蜿蜒而来,佑护着中间的寿州古城。八公山脉、两条河流和古城,形如奋进中的“奋”字,呈现在人们眼前,看到此景,大家啧啧称叹,寿州古城依山傍水,气韵渺渺,有如虎踞龙盘之地。

南北要冲 一城锁喉

据《寿州志》记载,古寿州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古称寿春,战国时为楚都,秦朝时置寿春县,曾为九江郡首府。晋武帝时改寿春为寿阳,后又改为寿州,中华民国诞生后,寿州改称为寿县。据介绍,这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多次为郡,州来国、蔡国、楚国、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是楚文化的积淀地,淝水之战古战场,世界豆腐发祥地,现代又是安徽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小甸集特支诞生地。

古代寿州为何会烽火连年,城头频频易帜?那千年屹立的城楼和迤逦四周的古城墙,似乎在向世人倾诉亘古的沧桑。

古代征战,多行水路。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莫难于军争。历史上,寿州为历代兵家军争的必争之地,这不仅仅是古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还与那里的生产条件,古城险隘易守难攻有关。

淮河西连秦岭山脉,东入大海,据考证,千里长淮有三大重要交通关口。淮河中游的主要支流颍河与淮河交汇于颍口,临近寿州;涡河与淮河交汇于涡口临淮关,位于钟离(今凤阳);下游的泗水与淮河交汇于淮安、盱眙,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古时中原多战事,而钟离、淮安、盱眙均无险可守,且通往南方的水路不畅。寿州不仅交通发达,还有早于都江堰三百年的天下第一大塘芍陂,便于粮食生产自给,宜于屯耕。古城北依八公山,四面环水,城池坚固,古有“铁打寿州”之说,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因之,寿州便成为古代淮河流域极为重要的交通和军事隘口。历代北方觊觎江南者,必控咽喉寿州,进而据有江淮丘陵作为俯冲地带,进可攻,退可守;而保据江南者,深知“守江必守淮”,必以寿州为屏障,北拒南侵。

据史上记载,汉初刘邦立最小的儿子刘长为淮南王,慧眼定都寿春;公元243年,魏大将邓艾欲攻打东吴来到寿春,上表奏曰:“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且田且守,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长期对峙于江淮之间,寿春挡南北要冲,为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东晋,战于寿春淝水,大败于东晋,此次淝水之战连同汉末的赤壁之战,被载入世界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千年沧桑 一城独秀

历史上的寿春,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已为都郡。现存的寿县古城,始建于北宋,后历时150余年,几经反复而建成,又经明朝、清朝多次修葺和完善,形成今日的规模。寿州古城略呈方形,有趣的是,城区南北大街中轴线,始终与八公山的主峰保持在一条线上。寿州古城的城墙,周长为7147米,高约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区面积为3.65平方千米。城墙有四道门,南为通淝门,东为宾阳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让人惊奇的是,四个城门都建有瓮城,翁城上建有城楼。除了南门因城区人口多,为便于交通,瓮城已撤除外,其他三个瓮城门保存完好,西门门向北,北门门向西。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

那天,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登上了东门—宾阳门城楼,伫立在“淝水古战场”的标牌前,北望八公山,好像置身于当年千军万马的厮杀中。前秦苻坚率八十万大军,投鞭断流,与相抗衡的东晋七万士兵会战于寿春,对于彻底夺取寿春,前秦可谓踌躇满志,但世事难如人愿,顷刻间秦军灰飞烟灭,改变历史的一场战争戛然落下帷幕,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年谈资。苻坚没有能够统一南方,但连年征战,平定北方,仍不失英雄的称谓。

站在宾阳门城楼上,远眺东南方,突兀立起的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那是国家二级馆,目前,馆内珍藏文物藏品及各类标本30000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二级文物159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57件套。它的附近便是盛名远扬面积为26.5平方千米的寿春城遗址,即古“寿郢”城;在古城的西南不远处,近年考古发现了面积10多万平米的西南小城遗址,推测该城或为拱卫寿春城的卫星城,据记载,曾是楚宰相春申君黄歇的相府。

徜徉在古城内,古迹文物让你目不暇接,棋盘式的布局建筑,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古色古香,每一街巷、拐头都有历史渊源。在这里或许没有平遥古城那么多的古玩店铺,也没有凤凰古城独特的民俗风情,但寿州古城的历史底蕴,会深深震撼着你。城内东北角有一座建于唐贞观年间,1300多年的历史古刹报恩寺;城西有建于元代俗称“黉学”的孔庙;城西南有唐宋时期所建的清真寺,属华东地区最古最大的清真寺院,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佛一儒一道三大古城建筑群,表明了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在此融洽共存。比邻清真寺的是明成化年间,知州赵宗为纪念东汉寿春令时苗而建的“留犊祠”,让千秋万代的人们去瞻仰纪念时公的清廉为政。

从“留犊祠”出,顺着过驿巷,我们转入原寿州循理书院旧址。据光绪《寿州志》所载,循理书院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其址在州治北,中春申坊大寺巷内,那里已成为原寿县一中校址。书院取名“循理”意为“欲使游其中者,日持循于天理之内,而渐臻自然也”。书院设儒学、理学并存,讲经史,诵诗书,习礼仪,以应科举。书院诸多山长中,大书法家梁巘最为知名,诸多生童中,邓石如最为出众。明万历进士方一韩、方震儒先后曾在书院讲学。至清光绪年间,循理书院办学长达三百年之久,已发展到相当大规模,田地、草庄遍及全州各地,成为当时全省少有的大书院之一。目今,寿县县委县政府,为弘扬循理书院的传统治学精神,在设立文学院的同时,一并复建了循理书院。

古寿州的经济文化之所以较其他州郡繁荣,得益于这里历史上是重要的州署重镇。唐大诗人李白有诗《送张遥之寿阳幕府》。“幕府”是指古代将帅府署,淮南当时的地方行政建制为寿州,李白将张遥任所称为“幕府”,足以说明当时寿州州署与边疆地区的节度使相当。前241年,寿春作为楚国都城时人口已达35万,城市内外,舟楫如梭,商贾云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郢之徙寿春,亦一都会也。”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也中描述:“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寿州的州署建筑群坐落于东大街,明清两代寿州州署均设于此,其间的总兵署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坐北朝南,是城区仅存的一处军事文化建筑。

八公山麓 英雄迟暮

翌日,迎着朝阳,我们穿过清澈的淝河,在八公山麓的绿树掩映中,祭拜了淮南王刘安、赵大将军廉颇和楚春申君黄歇墓。历史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风雨下千百年的古墓,仿佛写满了人生的悲凉,让人扼腕叹息。

刘安算是学术研究有大作为的人,他组织门客编写了被史家称为“牢笼天地,博及古今”的《淮南子》一书,并发明了豆腐制作技艺,惠及世界各地。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才思敏捷,善为文辞,而他最终却被人诬告而死于非命。他提出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观点,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芒。天地有正气,沛乎塞苍冥,赵廉颇老将军在异域他乡能够让楚考烈王屈尊下驾拜之为将,靠的是老将军的高尚人格和刚正不阿的一身浩然正气。

最让人痛惜的是春申君黄歇,史上称他博文广识雄才大略能言善辩精明过人,但他后期却刚愎自用不听善言,终遭小人所害。当初,他听从了门客朱英的建议,劝说考烈王迁都寿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任楚宰相后,当他率五国之军联合抗秦时,却不听谏言,用人不当,以致抗秦惨败。后他未听朱英之言,却让门里小人猖獗横行,终殃及自身。否则,历史会有较大改写。楚国当时在六国中国土面积最大,综合国力最强,如春申君健在,秦将王翦兵发楚都寿春,能否取胜?或未易量。黄歇被害是公元前238年,也就是在他遇害的第二年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与大臣李斯定下统一“六国”的宏大计划,前后只用了十五年,六国兵挫地削,先后灭亡,而楚居其后。

清清的淝水河在山前流过,环视寿州山水,古城依然巍然屹立。(时本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