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深切缅怀新四军老战士沈为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深切缅怀新四军老战士沈为刚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5 9:45: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总参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副政委、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新四军老战士沈为刚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用文字的形式追忆他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以告慰这位九泉下值得让后人深切怀念的革命前辈。

沈为刚,1928年9月生于今安徽省寿县炎刘镇船涨村。1943年8月,被保送到淮南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抗大式学校,供给制)接受革命教育,1945年4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入伍。解放战争期间,跟随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转战华中、华东战场。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1948年冬,改做政治工作。1953年后,在总参谋部三部政治部、三部某局担任领导职务。1983年,任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副政委(副军职),1988年初,任总参谋部三部调研员,1989年4月离职休养。1989年5月,中央军委给沈为刚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章。

一、走出乡村 投身革命

1943年,十六岁的沈为刚小学毕业了。他所在的寿县船涨埠没有中学,日本鬼子占领了寿县城和正阳关,迫使寿县城里和正阳关的中学都停办或迁走了。他的父亲动员为刚不要上中学了,就在家里帮助他做做粮食行的生意。但沈为刚不愿意,天天闹着要上中学。无奈之下,他父亲打听到有个表兄弟在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当司令员、专员,而且抗日根据地还办的有几所中学,就急忙找来侄子沈为永,让他去问问沈为刚能不能到根据地上中学。

沈为永从船涨埠家里出发,走了两天一夜,躲过日伪军岗哨的盘查,来到了地处定远藕塘的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见到了日理万机的津浦路西联防部队司令员、津浦路西专员公署专员郑抱真。郑抱真听了沈为永来由后,高兴地笑着说:“为刚喜欢上学,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欢迎他来,你回去把他带来,我给他安排好上学的事。”他对警卫员说:“你带他到食堂去吃饭,留他在这住一晚,明天送他回去,从我的费用里拿点路费给他。”第二天,郑抱真给了沈为永路费,并把他送到专员公署大门外,沈为永激动地连连道谢,告辞而去。

沈为永回到了炎刘庙的船涨埠后,把见到郑抱真以及沈为刚到藕塘抗日根据地上学的事给沈为刚的父亲叙说了一遍。沈为刚在旁边听着能去上中学,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

过了几天,家中给沈为刚备了一些学费和生活用品后,他便和沈为永起程了。临别时,老母亲对16岁的沈为刚叮嘱道:“自己出门在外,要注意生活起居,关注天气冷暖,增减衣服,要听学校老师的话”等等。堂弟兄二人离开家,迈开脚步,沿着乡间小路,向定远藕塘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方向走去。

沈为永带着沈为刚绕过敌顽的哨卡和碉堡,迂回前进,直至第二天傍晚时分到达藕塘镇的津浦路西专员公署的门前。郑抱真专员的警卫员认得沈为永,立即进去报告郑抱真,郑抱真听了,很高兴,吩咐警卫员:“快请他们进来!”沈为永、沈为刚二人随着警卫员来到郑抱真的办公室。郑抱真笑道:“好!好!见到你们真高兴,为刚也长成大小伙子了。看你身材这么高大,今后是一块当兵的好材料。明天我送你到抗日联合中学读几年书,掌握了革命理论和文化知识,将来都是我们党的后备干部,前途远大呀!”

第二天,郑抱真专员安排警卫员送二人到沙坝大王庄的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在学校招生登记处,沈为刚将小学毕业证给登记人员验看,报上了名。警卫员将郑抱真写的介绍信交给报名处的人员说:“沈为刚是郑专员推荐的,他的报名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由郑专员负担。”联合中学的工作人员都认识郑抱真的警卫员,而且又有郑抱真的亲笔信,所以,沈为刚很顺利地报上了名。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将沈为刚送到学生宿舍和教室。从此沈为刚就在这里上学读书,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沈为永应郑专员的要求,在藕塘参观游玩了一天,看到了根据地到处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非常高兴。第二天,沈为永告别郑抱真专员,带着给他的路费,踏上了回炎刘船涨埠的路程。

二、坚定信念 刻苦学习

抗日联合中学是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举办的一所半军事化学校。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沈为刚在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度过了两年难忘的时光。这里不仅是沈为刚求学、参加革命之路的起点,更是他磨砺意志、树立理想信念的熔炉。在这里,他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后来坚定跟党走,进入和适应正规部队生活,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将领,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一)严守纪律刻苦学习

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实行严格的纪律,沈为刚对此深感敬畏。他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服从命令,无论何时何地,他一直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每天早起晚睡,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课,从不迟到早退。在教室里,沈为刚总是认真听讲,用心记笔记,每一堂课都认真对待。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他的学习也很有规律,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和预习,以确保自己能够掌握好每一门课程。他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

(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联合中学,除了学习,沈为刚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他认为,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课外活动中,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也从别人那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沈为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努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成为了沈为刚求学路上的重要伙伴。他们的友谊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抗日大业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艰苦的生活与精神的锻炼

在联合中学,沈为刚过着艰苦的生活。1942年前后,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部队和老百姓的衣食严重短缺,根据地军民在津浦路西专员公署专员郑抱真的带领下,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抗日联中同样每天也要面对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挑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沈为刚屈服,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为将来的抗日战争做好了思想上、身体上的准备。

(四)受到表扬与自我肯定

沈为刚在联合中学读书期间,郑抱真多次前去看望,帮助他解决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沈为刚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得到了郑抱真的高度肯定和表扬,称赞他是“沈家有出息的好苗子”,这让他倍感自豪和鼓舞。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在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度过的两年时光,对沈为刚的人生影响极其深远。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理想信念,如何与他人友好合作,如何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些宝贵的经验伴随了他一生,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财富。

沈为刚在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读了两年中学,最大的收获是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的理论,树立了共产主义革命的远大理想。1945年4月9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南征北战 屡建功劳

1946年2月,沈为刚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被调到华中军区司令部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他跟随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行动,转战华中、华东各个战场,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多个著名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截获破译了国民党电台的信息,为粟裕等下决心消灭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全歼了国民党全副美式装备的王牌师七十四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他截获破译的信息不仅帮助了粟裕等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也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夺取全国胜利而勇敢战斗的决心。

1949年开始他改作政治工作,1949年,入上海华东军政大学干部班学习。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负责对援朝的部队青年干部进行培养教育。1953年4月,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干部处工作。1959年,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学习。1964年,任团级政工干部。1967年,调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处工作。1979年,调总参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工作,先后任政治部二系政委。1983年,任总参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副政委(副军职),他把满腔热忱投入到军事教育事业中,团结带领全院同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关于院校建设的方针,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军队院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深受全院同志的尊敬和爱戴。1988年初,任总参谋部三部调研员。1989年4月,离职休养。1989年5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章。在长期革命工作中,曾多次立功受奖。

四、清正廉洁 严律自我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总参谋部三部工作,还是在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担任领导,沈为刚始终都以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和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起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他始终坚守着党的纪律和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沈为刚的廉洁自律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他对权力的理解和运用上。他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领导,深知权力是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因此,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权力所诱惑,始终坚守着公正公平的原则。

沈为刚不仅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更是严格约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他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着每一位下属的成长和发展,教育他们要听党话、跟党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让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有的精神风貌。

五、离休职场 发挥余热

离休后,沈为刚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关心三部建设和发展,并热心公益。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兼二师分会会长。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他始终遵循军史服务于党史的宗旨,全心全意致力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沈为刚的领导风格深受大家的赞赏和尊敬。他以身作则,严谨治会,注重实践,带领研究会成员深入挖掘新四军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新四军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他关注新四军老战士的生活状况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他鼓励广大会员积极发表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新四军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他不仅亲自组织和主持各种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还积极推动研究会与各地新四军研究会的交流与合作。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会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新四军的历史,还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为新四军的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对于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热爱和对研究会工作的投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和责任,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奋斗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新四军的历史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8年,沈为刚以北京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身份,率领新四军将领的后代,参观了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受到了淮南市委市政府和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热情接待。

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严于律己、乐观豁达、坦荡平和,始终保持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他酷爱书法艺术,坚持书法十余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生的舞台上悄然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他远离了繁忙的职场,没有华丽的光环,远离喧嚣,选择了一个宁静的世界,那里只有墨香和纸韵,只有他和他的书法艺术。他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魅力的书法艺术世界中。他曾经在军队职场上挥斥方遒,而现在,他在书法的世界里自我沉醉。

他对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他的生活一样,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智慧。他的字体简洁、刚劲有力、直击人心。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种子,播种在他的心中,然后慢慢生长,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他的字如同他的性格一样,既有刚毅的一面,又有温润的一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在诉说着他的故事。他的字又如同他的心灵,既有热情又有深度,既有刚强又有柔情。曾多次参加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单位举办的书画展,并获得多个奖项。2006年,在家乡寿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周年之际,沈为刚应邀参加了寿县文化艺术协会举办的全国书画展,其书法作品被评为特等奖,名字镌刻在寿县孔庙后院明伦堂的廊房的石碑上。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河中,有无数个像沈为刚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他们是英雄、是路标、是丰碑!

沈为刚参加革命工作以来,长期在一线部队和军事院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服从组织,顾全大局,注意团结,坚持真理。他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他既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单位官兵的良师益友,在广大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沈为刚一生淡泊名利,秉正刚直,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他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对子女教育严格,待人宽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和高风亮节。

沈为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和总参三部的工作。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他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梁立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