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凝聚“桑榆”力量 彰显“银发”担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凝聚“桑榆”力量 彰显“银发”担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1/21 10:32: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市关工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今年以来,全市关工系统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立足关工职能,主动担责奉献,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多方协调、深度参与、充分融入,推深做实“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桑榆力量。

聚焦,让思想认识统一

提高站位才能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才能聚力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关工委把“乡村振兴·关工助力”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全市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充分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是关工工作在大局下开展行动、在大局中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发挥关工优势,展示“五老”作为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基层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的安排要求上来,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抓好这项工作。同时,提出了“五个不变”的要求,即落脚点在农村不变、关爱青少年的责任不变、是助力不是主力的站位不变、量力而行的工作机制不变、务求实效的工作责任和考核要求不变,以此确保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开展。

聚智,让经验焕发生机

关工助力乡村振兴,要发挥有利优势,助力农村青少年点亮梦想;推动乡村振兴,“人”是第一位的,要鼓励或动员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和队伍;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组织振兴,把村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政治堡垒……

这是我市广大“五老”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摘抄。为充分发挥“五老”经验优势,市关工委向全市关工系统发出了“我为乡村振兴献一策”的号召,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积极响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紧扣乡村振兴主题、紧盯实施环节成效,深入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一年来,全市关工系统共开展专题调研 3500余人次,召开专题座谈会1600余个,提出建议3220余条(包含应急类 80余、发展性建议类2950余条、较长期规划类190余条),这些良招实策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聚力,让积极因素升效

全市关工系统从助力角度出发,着力在“提升、回归、吸纳、同为”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汇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提升”,即借助市内大专院校、技术培训机构和社团组织以及“五老”中的技术专家举办各种培训班,提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的就业技术能力。一年来,全市关工系统共组织此类培训班133期,受训达11723人次。“回归”,即积极动员在外就业成功人士和学有所成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一年来,新增此类回乡创业人员30余名,已经落地或正在洽谈企业项目11个;“吸纳”,即积极动员辖区内的企业尽可能多吸纳本地农民就业。一年来,全市通过关工系统努力而新增就业1860余人;“同为”,即“五老”人员利用各方优势,为企业项目落地的资金贷款、土地流转、环境改善、技术引进等方面宣传发动、牵线搭桥,动员各方同心同为,齐心协力促振兴。

聚情,让关爱成为常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全市关工系统牢牢把握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倾情做好关心关爱行动。

广泛开展帮扶关爱活动,做到“五不”,即对留守儿童结对帮促不漏人、家长教育不漏户、校外课余管理不漏项,开展活动不单一、阵地建设不降格。一年来,全市3126名留守儿童结对帮促全部得到巩固和优化;全市459所家长学校正常开课,受教育家长达107246人次;寒暑假和日常放学后的四点半学校、托管班覆盖更广,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心书屋等基础阵地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和提升,全市各级关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每月都有、丰富多彩。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童心向党”、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王凤语)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