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乐华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曾拜成连先生为师。苦练三载,终于谱出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并兴致勃勃地演奏给先生听。先生听后,微笑着说:“有个老师比我更高明。明天我带你去拜访,你一定收获不小。”
次日,成连先生带着伯牙划船来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让他从中感悟音乐的真谛与精髓,并告诉他:“老师就在这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来见你。”
成连先生走后,伯牙怎么也觅不到那位名师的踪影。失望之余,他有气无力地坐在海滩上,凝视一望无际的大海,仰望耸入云端的山峰,聆听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声响,欣赏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之声。月亮像个银盘一样挂在天上,海水或湍急或缓慢地流着,月光下的沙滩,仿佛洒满了碎金。
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美景如斯,伯牙激动得手舞足蹈。当他明白老师的意图后,背靠巍峨的高山、面对苍茫的大海,一遍一遍地弹奏曲子。十天后,成连先生果然亲临海岛会见伯牙。伯牙把修改后的乐曲再次弹奏给先生欣赏,先生啧啧称赞道:“好极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如果伯牙没有亲自游历自然山水,没有惊涛拍岸的音响溢满心间,没有巍巍大山的影子嵌入脑海,没有海岛的真实生活体验,没有情感的强烈共鸣,即使是悟性再高的天才,终不能谱出《高山流水》这支名曲!
一位教育学家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当生活不顺的时候,来到“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的幽山空谷,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是悠闲地躺在阳光下的绿草丛中,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听鸟儿啾啾、蜜蜂嗡嗡,满眼“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当心绪郁闷的时候,漫步“风轻吟脉脉,月明翻银波”的村野小溪,看水中鱼儿嘻闹、蝌蚪欢游,看岸上牧童牵着牛犊、吹着柳笛……面对“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的真山真水真自然,袒露真心真情真自我,还有什么抑郁和烦恼不能放下、不能释怀呢?
徐志摩说:“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到叶子掉知道是秋,看到叶子绿知道是春,不过如此罢了。”在城市待久了,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很容易“秋冬不分,五谷不辨”。在大自然面前,你虽然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却成为有“文化”的“文盲”。
现在依然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乡村,土地刚刚包产到户,人们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村庄里,布谷声声,鸟语花香。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小伙伴们,不分彼此,玩着各种滑稽游戏。每年夏收和秋收期间,有的学校还要放一个多星期的假,让学生回家帮父母抢收庄稼。虽然小小年纪,样样农活都不在话下。
亲近自然,融入山水,应该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