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旧衣捂人身 深情暖人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旧衣捂人身 深情暖人心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10 11:17: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00件冬衣送到寿县小甸镇杨圩村

(记者 王玲)12月的气温已接近零度,就在市民纷纷穿上厚棉衣抵御风寒的同时,在离淮南市区近70公里的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却有村民缺少棉衣。12月8日下午,淮南市新时代公益服务志愿者联合会一行17人驱车赶往杨圩村,把募集的近300件冬衣送到村民手中。

当天下午3时许,5辆私家车赶到杨圩村,看着如今平坦的水泥路和干净的村庄,谁也想不到以前的杨圩村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小甸镇是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诞生地,是早期革命的发祥地。小甸镇辖15个村、1个村居,其中有4个贫困村,杨圩村便是其中较大的一个贫困村。2017年,我们扶贫工作队驻村到此,村里真是穷,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就住在一间临时搭的小屋子里,洗双筷子就在旁边的小河沟里。通过3年的努力,今年11月底,该村终于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市委政法委驻寿县小甸镇杨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王涛说起驻村三年经历,感慨万千。“因为杨圩村比较偏远,个人帮扶的不多,团队更没有,这还是第一次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在这寒冬时节,他们给我们五保户送来棉衣真是雪中送炭呀。”王涛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简单寒暄后,志愿者把20多包冬衣拎到了会议室,没想到会议室里已经摆上了衣架,20多位五保户早早等在此处。志愿者们一边把衣服挂上衣架,一边和五保户介绍这些衣服都是干净的,有的还是新的,老人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看到一件件衣服摆出来,老人们都纷纷伸长了脖子看,离衣服近的,还伸出手摸了摸衣服,然后喜滋滋地说:“这暖和,这个好。”王涛和联合会会长赵伍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后,就安排五保户老人们逐个挑选衣服。“这个冲锋衣压风,你试试。”一位志愿者把一件冲锋衣拿到一位老人面前,帮着试衣服。“这个毛衣好看,高领的保暖,你能穿。”不一会儿工夫,老人们都挑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的怀里抱了几件,还是忍不住再去挑选。

据联合会志愿者称,前不久和小甸镇杨圩村驻村书记王涛沟通后,知道这里的五保户缺少过冬衣物,于是在11月26日发起了募集冬衣的活动,10日内共募集了冬衣棉服围巾手套近300件,这些衣物都是志愿者们已清洗消毒后再分类整理,每件衣服至少都在8成新,希望这些衣服能让老人们温暖地度过寒冬。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