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家乡那碗牛肉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家乡那碗牛肉汤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20 8:55: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客居上海的日子里,我常常向朋友推介或带着他们一起去品尝家乡的美食——淮南牛肉汤,对于我来说,在上海喝牛肉汤不仅是品尝一道美味,更是品味故乡那熟悉的味道。

记得我第一次喝牛肉汤是在2003年的冬季,那天我回家乡寿县办事,早晨起得早,朋友说请我喝牛肉汤,说话间把我带进了古城西街的一家牛肉汤店里,只见门前的一口大铁锅里正热气腾腾地熬着汤,锅里放着一些牛骨头和各种配料,散发出缕缕牛肉伴着香料的味道,锅盖上摆着几块煮好的牛肉。朋友说:“来两碗汤加两块饼。”“好嘞”,老板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就把两碗配有千张、粉丝、牛肉片的牛肉汤端了上来,桌上分别摆放着盛有辣椒粉和香菜的碟子,根据口味自己调。汤汁入口,顿觉风味独特,香而不腻,让人齿颊留香,我居然连吃带喝一会儿一碗汤就见底了。

也许是第一次喝牛肉汤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回上海后我就对牛肉汤念念不忘,可是那时上海的大街小巷还很难看到淮南牛肉汤的门店,有时想喝碗家乡的牛肉汤都会成为一种奢望。

后来,由于我的一个老同学做起了牛肉汤生意,我便对牛肉汤有了更多的关注与了解。2009年,老同学突然辞掉在上海的工作,带妻子回到淮南跟师傅学起了做牛肉汤的手艺。老同学夫妻勤奋好学,虚心钻研,很快就出师了,并在淮南开了一家牛肉汤店。由于他们对牛肉汤的专注和喜爱,加之汤料配方独特、味美量足,一家普通的牛肉汤店每天顾客“人满为患”,食客们常常排队也要喝他家的汤。几年后,老同学不仅在牛肉汤行业站稳了脚,还担任了淮南市牛肉汤商会的副会长。在牛肉汤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老同学,和商会同仁们把战略重点放在了规范淮南牛肉汤的服务管理和提升品牌文化的推广上,同时热心带徒弟,把牛肉汤的传统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还不遗余力地引导徒弟们“走出去”占领市场。正是在这一战略引领下,牛肉汤店也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淮南牛肉汤逐步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香飘天下……

如今的淮南牛肉汤,已成为遍布全国各地的一道美食,仅在我工作的地方——上海安亭镇就有大小淮南牛肉汤店四家。在上海,我再也不会因喝不到牛肉汤而发愁了。我常常在不同的牛肉汤店一边品尝着牛肉汤,一边和老板们聊他们创业时的酸甜苦辣。每个老板身上都有不同版本的故事,有的人从事这个行业甚至是在事业失败、人生低谷时带着老婆孩子背井离乡、艰苦创业的。对我来说,每次与老乡们聊天甚至比喝汤还享受,因为在异地他乡能尝到故乡的味道,听到熟悉的乡音,并能得知一些沾满乡土的信息,实在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其实,对于远离故土的游子而言,故乡的美食——淮南牛肉汤正如一缕淡淡的乡愁抑或故乡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我们在想家的时候可以在“故乡”歇歇脚、尝尝熟悉的味道!(赵允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