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红背心”的守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红背心”的守护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28 9:58: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前年春天,我被调到位于偏远城郊的分公司上班。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一处乡间小路,附近人称之为“水塘路”,路面不宽,还算平整,一侧是一个水塘,水塘边有路灯;另一侧是一片凹地,落差有五米左右,凹地上有条土路,不时有摩托车、电瓶车驶过。

记不清从何时起,每天上下班时,水塘路上多了一群孩子,戴着红领巾,背着花书包,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儿,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同事告诉我:分公司附近新建了一所小学,那些孩子是小学的学生。我不由想:那条路,一边是水塘,一边是凹地,孩子们得注意安全。

几天后一个清晨,我从水塘路经过时,发现孩子中间多了一位穿红背心的老爷爷。他身形佝偻、皮肤黝黑、一头白发,胸前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徽。他一边走一边提醒:“走路时看着脚下,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到水塘边玩耍……”一个小男孩指着自己的耳朵调皮地说:“看门爷爷,您这话说了好多遍啦,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啦!”老人笑眯眯地问:“我的话,你记住了吗?”“记住啦,不信,我背给您听:步行来到马路口,来往车辆多瞅瞅,看到红灯把步收,绿灯亮了快步走。”其他孩子也跟着背起来:“遇上阴雨坏天气,路滑小心摔跟头……”朗朗童声中,队伍走远了。

打那起,几乎每天,我都能遇到这位穿着红背心、戴着党徽的老人,无论烈日吐火,还是阴雨绵绵。

时间长了,我得知老人是附近村子里的一位老党员,在新建的小学看大门,他觉得孩子们走水塘路不安全,于是每天早早起床,打扫完卫生、烧好开水,穿上红背心,走到水塘路边等孩子们来上学。每天放学,他护送孩子们走过水塘路才返回学校。

前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清晨上班,快走到水塘路时,我看见一片银白中间有个红点在移动,走进细看,原来是看门爷爷在扫雪。他一定是天不亮就来了,因为路上的积雪已经扫干净了,路边还堆了个雪人。老人蹲在地上,用铲子用力铲除坚冰,一下接着一下,那么专注,连我走到他身边都未察觉。可能是干活热了,他摘下帽子,寒风吹着他雪白、稀疏的头发,我心头涌起一股热流。

后来又下了两场大雪,分公司的党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和老人一起清扫水塘路附近的积雪,守护孩子们的上学路。

去年初春的一个周末,我到单位加班,走到水塘路时,看见看门爷爷蹲在路边,身旁放着铁铲、竹筐和一捆树苗。他低着头,胸口紧贴在膝盖上,清瘦、蜷缩的背影看上去比一个孩子还要瘦小。老人以那样的姿势蹲了一会儿,然后向旁边挪动,所过之处,一株小树苗稳稳地站立在路边,伸展开枝叶快乐地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挪到路的另一头后,老人用双手撑着膝盖慢慢地站起来,擦了把汗,从水塘里打来水,一棵一棵地给树苗浇水,然后,从竹筐里取出一些藤蔓和树枝,在树苗上来回缠绕。他时而站立、时而弯腰、时而蹲下,一双生满老茧、比树皮还要粗糙的手吃力地拧、扯着那些藤蔓。我本想打个招呼,看到他专心致志干活的样子,便悄悄走开了。

下午下班,两排半人高的篱笆赫然立在路旁,一股敬佩之情自我心底油然而生。

今年暮春的一天,我看到孩子们跟着看门爷爷一起给树篱浇水、捉虫。树篱长壮了,枝叶繁茂。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说:“爷爷,我们长大了,懂得要安全,不用您每天辛苦接送了。”老人笑眯眯地指着树篱说:“好啊,等它们再长大一些。”

这一幕,让我的心情像春阳一样温暖、灿烂。(赵闻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