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做强养生文化淮南需给思想插上翅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做强养生文化淮南需给思想插上翅膀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2/16 9:10: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历史组组长、副编审李孝纯

“心往已久、今幸圆梦”,12月13日,首届淮河文化论坛即将开幕之际,由北京赶到寿县的与会嘉宾《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历史组组长、副编审李孝纯,不顾旅途疲劳,抵达寿县后,马上走访了八公山、茅仙洞、硖山口等淮河淮南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站在淮河岸边他感慨万千,思如泉涌。

为了一睹淮河芳容、探访八公奇胜,当天上午他就赶到了淮南,成为首批抵达的与会嘉宾,李孝纯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诞生《淮南子》这部伟大作品的热土,大山大河激荡着人的思绪,我觉着包括养生文化在内的一大批淮河流域的优秀文化值得深度挖掘、广泛推广,其中淮南在这里有着独特且极其重要的文化地位。

说起《淮南子》李孝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如数家珍,他对传统文化、道家文化、养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接触到了《淮南子》,从而拉开了探索淮河流域文化的大幕。李孝纯认为: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于养生的中华传统经典也极其丰富,《淮南子》与《黄帝内经》就是其中两部重要的代表作。《淮南子》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道理论体系的代表作,也是汉初一部理论文化集大成者。全书虽主要是论天地宇宙自然之道以及齐俗治国之道,但在论述医学思想、人生观、处世哲学和政治观中都巧妙阐述了养生学,浑同一体密不可分。

《黄帝内经》则系统总结、汇聚了先秦医家、道家、儒家等有关医学养生经验,创立了系统的医学养生理论,对后世的健康防病、医疗实践乃至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孝纯就《淮南子》与《黄帝内经》在养生思想文化上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与比较,接照顺应自然、外避邪气、顺时按节、五味调和、劳逸结合、不妾作劳、节制房事、维护先天、动静结合、内外兼养、养神为重、最终追求等方面,阐述了两书在养生思想、医理等方面很大程度的一致性。

李孝纯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壮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养生越发成为重要产业,挖掘《淮南子》及淮河流域的养生文化对我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有新的启发价值。一部《淮南子》可以说是淮河流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也奠定了淮南在淮河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淮南子》能够在这里诞生,说明淮南是人杰地灵的宝地。说起淮南文化和《淮南子》的影响,李孝纯专门拿出一份自己的专述展示给记者,在这篇题为《淮南子》对《黄帝内经》贵身养生思想的理论贡献一文中,李孝纯从“静不妄为、吐纳养生、阴平阳秘、五行协调、情志养生、饮食养生、顺时养生、太上养神、神仙境界”九个方面阐述了《淮南子》对养生文化的突出贡献。

李孝纯认为:《淮南子》和《黄帝内经》这两部书对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系统的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之道,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对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养生、康复、保健的科学意识逐渐提高,探究《淮南子》与《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方法等,深入理解中华养生经典的学术思想,掌握其方法法则,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养生、康复实践,使人们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淮南子》和《黄帝内经》的养生论既承袭丰富了道家老庄学说,又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进行了发展创新,可以说开创了地理环境养生学的先河。展望未来,保健养生学是推动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继承这些经典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推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其是继续开发舒展道家等各派流传下来的各种养生功法,在抓住原点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情况的历史转换,以更好地造福当代苍生。

李孝纯认为淮南具有打造养生文化圣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传承等优势,这里是豆腐的发源地,升仙传说的福地,这里有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八公山,有绵延千里在此曲折婉转如龙飞腾的逶迤淮河,有鸿篇巨著《淮南子》。作为秦岭淮河一线上的明珠,淮南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潜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修身养性、健康养生等文化产业,在“寿”字上做好文章,满足人们求寿追寿的需求。(记者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