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那一年,梦想险些走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那一年,梦想险些走失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2 10:14: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读高中那会,参加高考还需要预选。且预选录取率,比现在高考录取率还要低。

预选考试五月底进行,七月初高考。预选考试结束后,有一个星期等待结果的时间。预选上的同学便回学校复习冲刺,备战高考;预选不上的,就直接毕业了。

预选考试结束,我回到家。那时正值麦收,村前村后,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忙景象,而我家却大门紧锁。地里也找不见父母,我家的麦子也没收割,齐刷刷地长在地里。问邻居才知道,我的母亲又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我赶紧跑到医院。母亲躺在病床上,高烧不退,人也处在半昏迷状态,腿肿得跟水桶一样粗。父亲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一脸的焦急和愁苦。我的心像灌了水的气球一样沉下去。因为,那时,两个哥哥都在部队服役;姐姐远嫁;弟弟和我在一个学校读高中,还在住校。家里只有靠着父母二人,耕种着一家七口人的责任田。母亲这时候一病,不但耽误了午收,恐怕我的高考也将成为泡影。

说实话,虽然预选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对自己是很有信心的。可在那种情况下,我怎么忍心撇下病床上的母亲和辛苦操劳的父亲,以及就要到手的粮食?稍做犹豫,我就暗下决心:就算预选成功,我也要放弃高考,回家帮助父母。至少,复习冲刺我不能参加了。

于是,我就此留在医院照顾母亲,父亲回家抢收麦子。

第六天,老师派同学到我家通知我回校上课。

同学是在医院里找到我的。她说找到我家后,邻居告诉她我在医院照顾母亲,她就赶过来了。她一进病房,我心里就明白了,赶紧把她叫出病房,告诉她别让母亲听到我们的谈话。她很疑惑。这样的喜事,谁家大人听了不高兴呢?我没有向她透露心迹,只是感谢她跑这么远来给我传递喜讯,接着把早已写好的一封信交给她,请她帮我转交给老师。

在信中,我向老师述说了家里的实际情况,告诉老师,我不能到校参加复习冲刺,而之后能不能参加高考,还要视情况而定。

同学走后,我终于忍不住偷偷地哭了。毕竟,上大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我也拿到了那张难得的“高考通行证”。

几天后的一大早,父亲急匆匆地赶到了医院。我有些吃惊,以为他惦记着母亲的病,就赶紧说:“爸,娘的病好转了,你不要担心,这里有我呢。趁天好,你赶紧回家收麦吧!”听我这样一说,喘息未定的父亲有些语无伦次地说:“家里麦子收完了……你一定要去谢谢你的老师和同学。”耐心听完父亲的解释,我大吃一惊。原来,收到我的信后,班主任刘老师就组织了十几个同学到我家,烧饭的烧饭,收割的收割,连续两天,就把我家麦子收完了。刘老师还交待父亲,一定要让我尽快回学校上课;还让父亲别担心插秧的事,等秧田整理好了,他还会带同学来帮忙。听了父亲的话,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后来,我如愿参加了高考,并考上本地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刘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忙,我的大学梦,恐怕就永远走失了。(武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