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铿锵玫瑰守护光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铿锵玫瑰守护光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5/23 7:43: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万绿丛中几点红,是国网淮南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一线的真实写照。19年前,当汪敏成为这稀有红花中的一员时,没人想到这名看似身材娇小、弱不禁风的女子能在工作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继电保护岗位上干得长久。可是,她热爱这项工作并坚持下来,一干就是19年。作为安徽省继电保护专业为数不多的女首席技师,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变电二次室主管汪敏凭借“工匠精神”做出了让很多男工友都未能企及的成绩。

“小时候,眯着双眼,仰望电灯,我充满好奇:没有火,电灯怎么就能发光呢?中学毕业,我选择了电力学校,渐渐理解了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一个梦想在心中悄然萌芽——华夏大地在夜幕降临时,依然能够灿若白昼。”汪敏的“初心”源于此。

梦想的种子在努力后生根发芽。2000年,19岁的汪敏中专毕业后,来到淮南供电公司继电保护岗位上。继电保护是一门技术密集的专业,它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初上岗位的汪敏,面对保护柜内密密麻麻一根根连接起来的电线,也曾感到一时迷茫,然而骨子里天生不服输的进取心,让她暗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上班时她请教老师傅琢磨设备,业余时间抱着工具书严钻苦读,一刻也不放松。

2001年,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全面展开。为抓紧时间学习,她背着锅碗瓢盆就去了变电站,白天跟着师傅完成任务,爬变压器,钻电缆沟,剥电缆、背电缆;晚上挑灯夜战——苦读书籍、钻研原理、绘制图纸。

2010年,公司第一座500kV汤庄变电站即将验收投运,新科技新设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汪敏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在一个多月里,她吃住在现场,有时一根线反复确认几次,甚至十几次,因为只要一根线出了岔子,后果都不堪设想。汪敏早上五六点起床,白天工作强度大,到了晚上已筋疲力尽,可她仍然坚持学习审核图纸直到深夜……凭借勤奋钻研的精神,她不仅将500kV设备原理和技术熟记于心,还解决了设备运行和检修中的难题和疑点,最终顺利完成验收。2015年,公司面临首座智能变电站的验收。而此时汪敏刚从手术中康复,老父亲又生病住院,思量再三的她还是毅然接受了任务。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照看父亲……智能变电站顺利投运的第二天,她病倒了,大家看望她时,她笑着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道虽崎岖,路虽漫长,汪敏心中却有一盏明灯。十年磨一剑,汪敏终于成为公司继电保护领域的主要技术骨干,是许多大型技改和基建工程的顶梁柱,被评为全省继电保护专业首席技师,主持研发的技术成果获得6项国家专利,并参与编写了多项行业技术规范。千锤百炼终成金,汪敏不仅是业务技能的“排头兵”,还积极参与公司“导师带徒”,她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徒弟,带领他们开展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汪敏踏实进取的品格也成为了众人的榜样,她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和“安徽省劳动模范”、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江淮电力工匠”、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图:工作中的汪敏(记者 廖凌云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