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梦里炊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梦里炊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4/9 9:50: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历经几十年风雨冲刷洗礼,我家老宅三间朝南的屋子、两间朝西的屋子轰然倒塌,连同屋顶上矗立了四十多年的长柱形的烟囱一起倒掉。随即盖起上下两层共六间平顶的小楼,可惜小楼并没有给烟囱留下立锥之地,也就意味着居住在我老家老宅里的家人将彻底告别“烟囱时代”和袅袅炊烟。
看着自己这段关于老宅的文字表述,我的心里酸酸楚楚的,是缅怀,是留恋,仿佛把自己置身于很早很早的童年,一到黄昏时分,放学归来,饥肠辘辘,望眼欲穿地等着母亲回家做饭。

我老家的烟囱曾经是村庄里最先盖起来的青砖结构的建筑,长柱体造型,美观大方而又拉风好用。每天清晨,伴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大如圆盘的朝阳,母亲点火做饭,很快烟囱里便升起了炊烟。袅袅的炊烟,像薄纱、似轻雾,又好像条条丝带悬挂在半空中。风儿轻轻吹拂,炊烟如同片片花絮飘散,慢慢消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这就是炊烟,以最古老的方式,唤醒勤劳的人们,在新的一天,辛苦耕作。当炊烟渐渐散去,鸡下架,鸭出笼,羊出圈,鸡鸣狗叫,鸟语叽叽喳喳,如轻快优美的晨曲,划破寂静的村庄。

傍晚时分,夕阳闪着温柔诱人的光泽,红得纯朴而醉人。微风拂着几朵轻雾似的云彩向夕阳靠拢,被染成丝丝缕缕的红色云霞,像一件件红披风在天际间飘扬,把平静的乡村和田野浆得一片绯红。老乡们赶着羊群、鸭群、鹅群正往村子里走去。鸡鸭鹅的欢叫声夹着孩子们放学时的嬉闹声,组成了乡间这一刻特有的热闹和纷乱。但这种热闹和纷乱是瞬间即逝的。等到人们都隐入绿树环绕的村庄里时,一切都恢复寂静的本色,弥漫充溢着欢乐和温馨。伴着夜幕降临,村庄的上空便又徐徐升起炊烟。袅袅炊烟传递着静谧、安详、和谐的气氛,使整个村庄充满人间烟火的浓浓生活气息。

炊烟渐渐散去之后,“回家吃饭喽——”。村庄里弥漫着“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时高时低,宛若一曲动听的大合唱。孩子们则一路蹦跳着、雀跃着,奔向各自家的方向。是啊,炊烟是家的方向,是母亲的味道,是妈妈的呼唤。那薄薄的像雾、轻轻的像纱的炊烟,给身在旅途、身处异乡的游子们无限感想,让他们的心始终离不开故乡,始终向往家的方向。那阵阵炊烟是吹不散的故乡情,是妈妈手中放飞的爱,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古老的炊烟,曾经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文明的象征,是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风景。有了炊烟的村庄便有了生机和灵气。袅袅炊烟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游离于农家院落,升腾在空中。继而随风飘逝,远去无踪,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田园乡村风景画。

如今随着老宅上小楼的建成,更是随着母亲的离世,我老家的炊烟正式退出舞台,停止工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每每听到这首歌,我便想到母亲,想到炊烟飘零,渐行渐远,往事难以释怀,潸然泪下……

但在梦里,故乡那轻盈飘渺、淡淡妖娆的炊烟却一直驻足于我心田的深处,挥之不去,飘浮在记忆的天空中,仿佛系在我心头的丝带,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过了多久,炊烟将永远伴随我奔波在海角天涯,永不褪色,永不消逝!(翟乐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