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见证40年大型征文 > 咬定青山不放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咬定青山不放松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17 9:18: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感想

党的十八、十九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辟理论后,深有感触,使我们从植树造林、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的朴素感情,上升到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和绿色发展的理论高度。回顾总结16年来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建设历程,更加坚定了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信心。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生态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植绿、复绿、增绿形成的一片片绿地,诗情画意般呈现在中国大地上。16年前,我们在上窑山的植树造林就是一场绿色行动。正如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2004年9月18日下发的一份通知上所说:“2002年底,由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倡议,在上窑森林公园南侧兴建了新四军纪念林。其后,在社会各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下,人大林、记者林、夕阳林、学子林等30多处义务植树绿化区相继兴建,形成了以新四军纪念林为核心的省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时间倒推到2002年10月15日,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发出了“关于兴建新四军纪念林的倡议书”,倡议中说:兴建新四军纪念林“为建设‘绿色淮南’添绿加彩。”“这也是我们这些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在有生之年,老有所为,为实现‘绿色淮南’的宏伟构想做一件实事、好事。通过兴建新四军纪念林,在绿化大地、美化环境中,也可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坚信,只要想尽千方百计,不惜千言万语,不辞千辛万苦,新四军纪念林一定能够又快又好又省地兴建起来。”一纸倡议,全市相应,新四军老战士、省市各级领导和一些单位学校公司,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时任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的高曙主持召开常务会长会议,委托单星、宋长汉、柴慎显、丁超群为兴建纪念林的筹建小组,新四军纪念林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下,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克服了寒冬腊月、非典流行、烈日炎炎和洪水冲击带来的种种困难,2003年7月1日,淮南新四军纪念林隆重揭碑。高曙的一席话道出了我们的建林心声:“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是时代的轨迹,历史的重任,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淮南,推动全社会参与绿化家园的工作,这是一项光荣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要积极参与、多作贡献。”

单星曾两次应邀在全市绿化会议上介绍新四军纪念林情况,反响热烈。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省林业厅先后在淮南召开现场会,纪念林被林业厅授予全省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光荣称号。新四军纪念林已经由当初的65亩“扩大到3000多亩,栽植了各类名贵树52科143种,达数万棵,茂密的森林改善了上窑山南侧的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据2005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67.2%上升到72%。正是由于新四军纪念林景区的建设,给上窑森林公园添绿加彩,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12月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9年获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市委、市政府先后于2009年和2013年授予市新四军研究会“淮南市林业工作先进单位”、“淮南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突出贡献单位”。2013年,时任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淮南市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造林育人的事迹十分感人,应大力宣传。”省委宣传部发通知要求各媒体要大力宣传,并拨专款由省电视台拍摄《青山不老》专题片。2009年,单星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2014年,市新四军研究会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会长魏耀民赴京出席表彰大会,他们先后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阐述了生态理念:“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回想我们在上窑山植树造林的过程,对此感触特别深刻。

2002年,我们在上窑山兴建纪念林,植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我们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省、市财政的支持,采取了3种方式解决植树的土地问题。

一是向上窑村等购买土地。花果山是新四军纪念林景区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初植树造林的山岗。2002年之前,这片占地75亩、隶属于上窑村的山地,曾出租给杰浩公司。2002年10月,研究会想在这里兴建新四军纪念林,杰浩公司深明大义,终止了租赁合同。这片山地由上窑林场进行了回购。在建林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块属于上窑镇杨姓人士的土地上,开来了推土机、挖掘机,想要盖房子,我们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最终市里买下了这块土地,用于植树造林。就像这样,在上窑购置了200多亩山坡地,退耕还林,绿化山岗。

二是迁坟腾地。纪念林在建设过程中,经过与家属的多方工作和财政配合,曾经迁走坟墓600多座。一座坟墓腾出的土地能栽树5至6棵,上窑山迁坟腾出的土地就能栽3000多棵树。

三是在荒坡隙地植树。纪念林景区向西拓展到西山,西山原本是荒坡,我们就动员几家单位在荒坡上植树,在隙地里植树,见缝插针植树,如今的西山上有红枫园、石楠园、宣传苑等大片绿化区。

上窑山植树造林16年,采取这些措施,解决了“树”与“土”的关系,深刻体会到习近平“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论断的精辟。同时对“水的命脉在山”的认识我们也在逐步加深。

在上窑山种了树,必须要有水,有水才能养树,有水才能养山。因此,在植树造林的同时,我们对山上原有的水塘沟渠和泉眼进行了修复性的开挖,按照养树、养山的原则,让修复后的一座座池潭在绿树之中蜿蜒,显现出“桃花潭水深千尺”“杨柳青青江水平”的诗情画意。

今天的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有荷池、翠竹池、柳池、梅池、双拥潭、桃花潭、梨花潭、杏花潭等水文化景点十多处。上窑山的水滋养着这片树木,也滋养着游人。

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中说:“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为党工作的几十年,我们经历了习近平所说的第一、二两个阶段,通过兴建新四军纪念林,现在我们的思想认识也上升到第三阶段。

在建林过程中,对第一阶段造成的后果,我们有切身感受。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基本建成后,我们发现正对着西山景区是一座满目仓夷、残破不堪的魏山,那是三十多年前上窑林场为了养活自身办小水泥厂,开山炸石留下的“创伤”。在绿意葱茏的景区内,魏山的千疮百孔更是引人注目,而且山上碎石下滑,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索取资源付出的代价,我们今天就要偿还。于是,在新四军研究会的倡议、会长魏耀民亲自协调下,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田家庵电厂和民营企业安徽泉山湖置业有限公司、东方医院集团、山河药辅公司、丰岩驾校、市万塑工贸公司、民营企业家杨厚国先生,都慷慨解囊积极支持魏山的复绿工程。首先在魏山上竖立一块3米多高镌刻着“发扬铁军精神打造锦绣魏山”石碑,以表示我们决心。此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2014年2月24日,市委组织市几大班子和市直机关负责同志一行30多人,来到魏山植下魏山复绿工程第一批树,起到了示范作用。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魏山修建了宽1米,高2.1米,长1234米的挡土墙;修一条宽3.5米,580米水泥路,复土5.24万立方,共栽植银杏、广玉兰、桂花、罗汉松、女贞等树苗15500多棵。如今的魏山树木繁茂一片翠绿。目前还在继续实施魏山的修复。

2015年,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超来淮南调研时,看到修复魏山的情况后撰文记录道:“昔日开山、炸石、办厂破坏的山林植被,正在逐步修复。”

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是乘凉者,是包括新四军先烈在内的革命者栽下的新中国这棵大树下乘凉,因此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先烈们,这就是我们兴建新四军纪念林的意义之一。

兴建新四军纪念林,我们又是种树者,一方面是为了绿化淮南、美化家园,另一方面是让下一代不忘中国曾经遭受的苦难、不忘中国人民的不屈和抗争,弘扬铁军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秉承这样的“初心”,在上窑山兴建新四军纪念林,要把又红又绿的色彩种植在荒山秃岭上,红的是故事,绿的是树木;红的是精神,绿的是生机;红的是热血,绿的是情思。正如高曙在新四军纪念林揭碑仪式上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这里既树木、更育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由于有这样的信念,我们在上窑山栽的树,都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色彩搭配。最初选定的纪念树的树种是以银杏和苍松翠柏相结合。苍松翠柏象征革命先烈,银杏树高大挺拔,寿命绵长,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受人喜爱的景观树和长生树。

树种了还要爱护好。我们到上窑村与村民座谈,宣读新四军研究会致上窑镇人民的一封信,与村民们提出八条《护林公约》,让纪念树栽得好、留得住、长得大。

16年过去了,我们把上窑山上植树造林的工作看成是生命晚年的难得经历和宝贵财富:“往返上窑山,历时十六年;行程数万里,造林为育人。树木皆繁茂,我等白发增;付出无遗憾,笑对皱纹深。”

如今,那些在16年前种下的树已经枝叶繁茂地挺立在上窑山上,以各种姿态和色彩成为新四军纪念林的一道道景观,成为市民口中的“大氧吧”,能为游人闻香,能为游人吐绿,更能为游人乘凉。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吴超在题为《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总结道:“淮南人民弘扬‘红色精神’,掀起‘绿色革命’,造就了生态淮南,让能源之都又添绿色名片。”“新四军纪念林创新了淮南林业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淮南市林业建设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发展方式,提高了社会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极大地加快了‘绿色淮南’的全面推进,绿色富民、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据统计,全市共兴建义务植树基地86处,面积达4.2万亩。让富裕与和谐同在,以红色文化托起‘绿色发展’,推进区域的全面发展、优化发展、和谐发展,新四军纪念林是创导者、示范者、推动者。”

最后,使我们欣慰和放心的是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工作接力有来人,相信纪念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它将引领着上窑山的多彩文化,是人们向往寓教于乐的旅游胜地!(单 星 宋长汉 柴慎显)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