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第二届“打响文化资源牌”之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 > 甲午英烈 矢志保家卫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甲午英烈 矢志保家卫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29 9:44: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安徽省的中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这里有十几个自然村都居住鲍氏族人统称鲍家湾,鲍家湾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有捍卫家国的、有为民请命的、有抵御外辱的、有舍身取义的、还有振兴地方经济的,更有鲍氏族人抗击日寇抵御外辱的英勇事迹。

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战争结果以清军大败而结束,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就有寿县鲍家湾的十六位勇士参与其中,并有十三名勇士壮烈牺牲,他们分别是传锐、传钊、传训、传绪、元和、邦才、克宽、传瓚、传续、登富、克太、汝敏、汝杰,牺牲的人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1岁。

戴宗骞,字孝候,安徽寿县人,时任威海卫陆路清军统领,率领绥军四营守卫威海卫北岸炮台。1891年这批清军中的淮军正是随着这两位将领赴威海卫驻守海防,进行修筑炮台,建造水师学堂等工作。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清军全军覆没,被迫退守到威海卫,退入威海卫的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陆上刘公岛日军建有十余座炮台,配备新式大炮一百余门,总兵力三万余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清军处处被动挨打,日军二万五千人先后占领威海卫陆上防区,海军旗舰定远舰又中雷搁浅弹尽粮绝,主帅丁汝昌拒降自杀。炮台、军械及港内舰只全部被日军侵夺,但寿县鲍氏十三位勇士仍然顽强固守赵(皂)北嘴炮台拒降,并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他们在鲍传锐(两江千总)的带领下使用大刀、长矛、砖头、瓦块与日军激战。鲍传锐武功高强,身怀绝技,一人就杀敌十余人,还打死了一名少将军官,但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2016年,寿县鲍家湾的人汇同CCTV发现之旅频道《鲍家》摄制组来到了英雄长眠的地方——赵(皂)北嘴炮台遗址前手捧鲜花祭奠先烈,并在他们的家乡鲍家湾为先烈们树立了永久的丰碑。

赵(皂)北嘴炮台现在威海造船厂院内仍保留着,随着硝烟散去,高耸的炮台仍俯瞰着海面,威武不屈。十三位勇士的英姿仿佛仍在眼前,他们的英雄气概正是中华五千年浩然正气的真实体现。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在鲍家湾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鲍广忠)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