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以“法治之力”聚“百姓之心”筑发展之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法治之力”聚“百姓之心”筑发展之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28 9:46: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七五”普法中期工作回眸

法治,是治国之重器,安邦固本之基。推进依法治国、全民普法守法是基础。

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将法治文化注入城市内核;狠抓重点人群普法,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专业型”普法队伍,让法治精神融入市民言行……

2016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着力繁荣法治文化,加速推动法治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真正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全社会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速剂”。

“书”“雕”“馆”“影”: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

用法治文化的软实力铺就法治建设的硬基石,我市积极探索将《淮南子》区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有机融合,打造出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区域法治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子。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法治文化内涵,高标准建成以“书”“雕”“馆”“影”为代表的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出版发行《“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一书;建成淮南法治文化馆等法治文化传播阵地1070个;在淮南法治文化公园内设立《宪法墙》《豆娃与礼法》《淮南子法治竹简》等10余尊法治雕塑;在淮南龙湖公园建成水幕电影,每周末定时播放法治类电影和法治宣传教育微视频,进一步扩大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也让法治文化深扎基层、融入百姓生活。

创新模式:打造“专业型”特色普法队伍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我市因地制宜打造“专业型”特色普法队伍,扩大普法覆盖面,有效提升普法效果。组织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学理论及实务人才,成立9个普法讲师团,每年平均开展法治讲座、报告70余场次;选派350名政法干警担任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在80余家市、县(区)政府部门选拔专业法律人才作为普法联络员,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将专业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组织2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及刑释解戒人员组成警示普法宣传队,深入乡村、社区,向群众现身说法;面向全市高校招募10名大学生普法创客,参与微视频、微动漫等互联网法治文化作品的研发。

寓法于乐,创新宣传形式。2016年我市成立了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随后又成立3个高校分会和1个普法志愿者文艺团,如今已发展为拥有律师、公务员、教师、学生、退休人员等各行业、团体的会员2100余名。志愿者协会采用普法与娱乐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街道”,“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讲座”,“法治宣传进社区,法律援助暖人心”等普法宣传活动80余次,开展法治文艺巡演14场,提供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

“精准普法”:让法治信仰浸润人心

以考促学,推进“关键少数”学法用法。我市建立“一月一法”学习制度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化,举办“一月一法”讲座215场。自2016年以来每年在10月份和12月份组织全市科级以上干部统考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抽考,并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谈法治、旁听庭审、参观展馆、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丰富实践,让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成长。2016年以来,组织青少年参观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淮南法治文化场馆3000余人次,参观市法院、公安局、看守所等司法、执法场所600余人次;全市745名法治副校长至少到校开展2次法治课;开展模拟法庭、模拟办税、小小交警等角色扮演活动,让青少年快乐学法……我市把法治实践活动作为青少年最生动的普法课堂,走出一条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的普法新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

“法治教育是法治的基础工作,必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今后我市仍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式,突出实效,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将法治观念根植在群众心中,让法治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记者 何婷婷 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