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 坚守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坚守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23 9:50: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管好一只宠物狗,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而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反映着治理能力的“精度”。

浙江杭州整治不文明养犬,不在规定时间段内遛狗,或纵容宠物狗随地排泄不及时清理的,将面临罚款;江苏连云港警方发布城区养犬规范,出门要拴狗链,长度不超过2米;多地出台《文明养犬倡议书》,呼吁文明规范养犬……近日,各地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整治,回应群众对涵养社会文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期待。

不文明养犬给群众带来的困扰由来已久。小区散步,一不留神踩上宠物狗的粪便;犬吠声大,邻居不堪其扰;不拴狗绳,惊吓到儿童,等等。诸如此类因不文明养犬引发的不快,很多人都遭遇过。偶尔,小麻烦还会升级为激烈的冲突。不久前,一位年轻妈妈因驱赶未拴绳的犬只,被狗主人殴伤,更是让不少人感到愤怒。养犬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和规则意识不足、管理缺位有关。做到文明养犬,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规则意识,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养犬诚然属于个人选择,但只要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区域,养犬人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管好自家的犬只,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这是最起码的文明素养。事实上,不少养犬人都已具备这一文明素质。在一些小区,养犬人拉起微信群,顺便“曝光”小区内不文明养狗行为,共同抵制不文明现象。类似的文明风尚,对那些不讲文明的养犬人既是鞭策也是引导:捍卫社会文明、增强规则意识,人人有责。

实现文明养犬,一方面需要唤起内心的文明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外部的“挤压效应”。为什么犬只把粪便排泄在家里,一些养犬人会第一时间打扫,在公共区域却视而不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认为在公共区域不清理也没人管,自己图方便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针对这样的心态,设置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并坚决执行下去,提高不文明行为的代价和成本,非常必要。文明也是管出来的,目前,不少城市根据宠物狗数量快速增加的现状,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更加严格的管理规范。长期来看,有必要通过硬性的规则给养犬人打好“预防针”,对不文明行为形成心理震慑。

宠物狗数量大、分布广,不可能保证每一次不文明行为都有执法者在场。这也是养犬规则在执行中被认为偏“软”的原因。较高的执法成本提醒我们,在文明养犬的问题上,制定规则、严格执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单纯的执法问题转变为管理问题。一手“堵”,一手“疏”,协同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比如在遛狗密集的场所,每隔一段路设置宠物排便区或粪便收集袋,提供必要的方便,同时也能形成一种督促。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则的约束,也需要管理之手的助推。降低文明行为的成本,给守规则提供一些鼓励和方便,不失为一条实现社会善治的路径。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饲养宠物的家庭占比约为17%。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明意识,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管好一只宠物狗,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而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反映着治理能力的“精度”。从细节入手,精准发力,我们就能唤起文明的共识,让每个社区和家庭都能和谐相处。(彭 飞)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