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全民行动,撑起文明大通新高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全民行动,撑起文明大通新高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22 9:34: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坚持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奏响文明城市创建大合唱——全民行动,撑起文明大通新高度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在大通城区主要路口都能见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指挥市民有序地过马路,化作文明交通的美丽注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大通区从10月25日启动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近50家党政机关及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走上城区8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引导市民争做文明交通的宣传员、参与者。

文明劝导服务,引领文明出行,诠释城市和谐之美。最近,上海的赵先生来大通探亲,在居仁村小区附近过了个马路就对大通文明交通留下美好印象。走到斑马线旁,他正犹豫着要不要过马路时,车流像约好了似的,陆续停在了斑马线前。他愣住了,一名司机从车窗探出身,微笑着挥手让他先过。

一条斑马线,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群众是主体。”大通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区坚持全面发动,提高市民对“创城”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奏响了文明城市创建大合唱。

城市之美,最直观的体现是城市环境。最近,大通区坚持区乡(镇、街道)联动开展了一次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各乡镇、街道均组织城管队员、文明劝导员对辖区主次道路两侧、小区周边的出店经营行为、乱堆乱放杂物再次进行集中清理,赢得了市民的积极响应。“违法建设拆除了,虽然自己会有一些损失,但周边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意才会更好!”瀚城小区沿街一家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文明创建行动,带来的是“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经营户主动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创建展现新气象。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志愿服务,点亮道德灯塔。今年以来,该区共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一条街”“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文明”等服务活动50多场次。目前,全区有志愿者队伍43支,人员19000多人。道德模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区文明委组织开展了“大通好人”评选活动,8位居民荣获“大通好人”荣誉称号。为放大好人效应,该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设立道德讲堂,举办道德讲堂2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万人次,掀起了学习好人、礼敬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有序排队不插队,上下电梯不争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从今年8月开始,大通居民会收到“践行淮南文明18条”的公益短信,引导市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住居仁村小区的刘女士时常教育女儿,“光盘”是一种光荣,浪费才是最大的可耻。大通区广泛开展“光盘行动”和文明餐桌活动,为食品餐饮企业制作文明就餐提示牌,在餐饮服务单位醒目位置张贴文明就餐宣传画,让“光盘”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在美丽乡村,各乡镇精选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区巡回演出48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培育时代文明新风。建立并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全区546名干部以个人身份签署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指导全区46个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推荐乡贤、老干部加入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祭祀雅办、小事不办”。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先进模范、各级好人、标兵等260余名,倡树文明新风尚。

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如今,文明城市创建已化作大通干群的自觉行动,塑造的是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涵养的是甘于奉献、争光添彩的“精气神”。在全市每月第三方测评中稳居前三,6月至9月连续4个月排名全市第一,综合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