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路名为何而“鸣” 淮南气质告诉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路名为何而“鸣” 淮南气质告诉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1/12 7:02: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规范些,再规范些,了解过背后含义,才更热爱这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
路名为何而“鸣” 淮南气质告诉你

地名是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

家住淮南的市民,有几个人知道高新区南纬七路是哪条路?又有谁知道南经十五路在哪?即使住在高新区的居民,也肯定没有几人知道。

那是因为,高新区的“经X路”“纬X路”根本不是规范地名路名,而是临时建设用名,且早在8年前就废止了,无怪乎绝大多数市民不知道了。

虽说已在8年前就废止了,但个别部门在公文中使用地名不够严谨和规范,依然继续使用废止8年之久的路名。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市政府网站上看到某局2018年10月16日的一个公告,其中“项目名称”中就写到:“南纬七路延伸段道路(南经十五路——新国道206东500米)道路工程”。同是这份文件,还写“南经十六路(南纬六路(含交口)至南纬十一路)”。

这些部门在公文中使用地名不够严谨规范,引起一些市民的不满。近期,有热心市民写信向市委主要领导反映“淮南市的路名怎么了”,表示对市区尤其是高新区“经”“纬”等路名的不解,也对地名命名工作提出个人建议和意见。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市民政局采访时得知,早在长丰县7乡镇划归淮南管辖后,当时因高新区都是农田,没有道路,待到开发初期的时候,在建设规划图纸上临时使用了“经”“纬”路名,也就是说,“经”“纬”名是初期规划时使用的临时名称。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路名命名,尤其是高新区路名命名情况,针对高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08年淮南市地名办启动了主次干道命名工作,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新区道路名称有奖征集活动,共收到12个省、市热心人士来稿,在此基础上,邀请市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家组,按照《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对来稿进行提炼和整理,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次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最终编订完成《淮南市山南新区道路规划命名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10年11月18日在《淮南日报》第三版进行了公示。

据悉,为规范全市地名命名工作,淮南市2011年启动了城区地名总体规划工作,2014年7月正式编制完成《淮南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3-2020),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该《规划》对全市城区主要地名命名进行了整体规划,  其中就包含道路、小区等命名。按照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将此《规划》分别送至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城管局等多家单位,并与有关单位进行了对接,确保工作衔接到位。当年淮南市被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之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期,热心市民写信反映的“经X路”“纬X路”等情况,经市民政局核实,“经”“纬”名是初期规划时使用的临时名称,自2010年11月18日后,应当统一规范使用经市政府批准的标准地名。市民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在公文中使用地名不够严谨和规范。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目前高新区的交通指示标牌,使用了规范标牌,没有出现“经X路”“纬X路”。民政部门设置的道路标识牌也都没有“经X路”“纬X路”。市民政局在巡查中发现,目前高新区还有很少一部分不够严谨和规范的标牌,那是开发企业、建设单位自行违规设置的,市民政局已通知他们清除。目前,使用地名不够严谨和规范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有关部门在公文的使用中。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路牌设置工作,按照市地名委员会职责,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区道路名称标识(即道路标牌)设立、维护等工作。但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市区道路标识牌大多损毁。2018年9月20日,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路牌设置及维护移交市建发集团负责,民政部门进行业务监管。近期,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将给有关部门发函,督促其规范使用标准地名。

对于地名使用乱象来说,各部门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规范使用地名,在地名使用问题上,必须常念“紧箍咒”才能够奏效,出台各种文件,只是第一步,自觉使用严谨和规范的地名,也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

图:规范的地名规划图(记者 李钧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