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让文明创建更深更细更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文明创建更深更细更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0/24 9:13: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田家庵区实施“街巷长”见闻

“背街小巷对城市来说是‘里子’,但对生活在其中的群众来说就是‘面子’,我区创新实施‘街巷长’制,就是践行创建为民的理念解决文明创建‘最后一公里’问题。”田家庵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田家庵区在继续实行创建“路长”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实行“街巷长”制度,将创建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疏通城市管理“毛细血管”。

压实“担子”,干部冲上创建“第一线”

“变化很大,重新粉刷了墙面,绘制了精美的宣传画,几处私搭的雨棚也拆除了,巷口的小吃摊点也更规范了,原先脏乱差的小巷如今看起来十分整洁清爽。”日前,谈到二中西巷的新变化,家住巷内淮化生活区的许传明由衷地高兴。

在街巷长制创建中,区城管局负责同志成为二中西巷、西苑巷、五工地巷、化建巷等四条小街巷的区级街巷长,严格落实“街巷长”责任制,深入走访摸排,开展综合整治,共计规范摊群点3处,拆除私搭乱建25处,拆除具有安全隐患的破损门头招牌37处,清运垃圾5车,修复粉刷破损墙体约6500平方米,并绘制了有关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的公益宣传画。

“改造环境卫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按照‘十无十有’的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引导周边群众养成文明习惯,自觉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该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方便随后沟通和解决问题,田家庵区安成镇、舜耕镇、各街道建立了街巷长微信工作群,邀请各级街巷长、环卫、城管工作人员全部入群,通过网上网下联动,即时通过微信群发现、反馈、协调、解决问题。

用情服务,搭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

“以前我们发现问题多是私下抱怨、吐槽,却不知去哪里反映,‘街巷长’制亮明负责人和联系人,我们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街巷长’,方便多了。”许传明感慨地说。”

在建设南北巷的入口,挂着一块醒目的公告牌,街巷长崔雪的名字和电话清楚地标记在上面。“一个电话,就能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崔雪的手机号成了建设南北巷居民的“便民热线”。

如今,走在田家庵区的每条街巷,都可以看到统一规范设置的“田家庵区街巷长公示牌”,街巷长的姓名、单位、职责、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找到自己的街巷“管家”。

下水不通、路面破损、路灯不亮、绿化损坏、暴露垃圾、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线缆杂乱、乱堆放、乱停车、乱搭建、占道(店外)经营、毁绿种菜、散养家禽、无环卫设施、店招破损等涉及社区群众的大情小事,都能找街巷长协调解决。

淮舜北路“狗市”占道经营问题曾长期困扰周边市民。区、街道街巷长和街道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召开居民、商户代表座谈会,与居民和商户达成一致意见,协调将狗市搬出了淮舜北路,通过腾退拆除占道经营,还原了一条“清爽利落”的淮舜北路沿街。

拆除私搭乱建、建设便民设施、提升街巷文化内涵……几个月来,街巷长们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形成了创建的强大合力。

完善机制,夯实文明创建的“源动力”

“创建不能搞一阵风、走过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比,更重要的是文明的‘保鲜’。”记者在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田家庵区配套出台了以下务实举措,让街巷长制助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区、镇街、村社区分级设立了“街巷长”制办公室,建立三级“街巷长”对接工作机制,畅通上传下达沟通渠道。

——建立三级“街巷长”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街巷整治工作沉疴顽疾。

——区“街巷长”制办公室将牵头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会同区目标办定期对各级“街巷长”包保区域进行检查评比,对表现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以强有力的高压态势助推街巷整治工作,为创城工作打造新亮点。

——街道、镇还进一步建立楼栋长制,社区、村级“街巷长”牵头成立“自治共建理事会”,积极动员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监督创建工作。(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吴喆敏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