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第二届“打响文化资源牌”之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 > 誓与芍陂(安丰塘)共一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誓与芍陂(安丰塘)共一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4 8:48: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夏尚忠与《芍陂纪事》

五代时伏滔在《正淮论》里,这样评论寿阳(即今日寿县):“彼寿阳者,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日;西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肥之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山湖薮泽之隈……”。寿县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外,水利条件优越更让古人刮目相看。《正淮论》提到“龙泉之陂,良畴万顷”的“龙泉之陂”就是位于寿县西南30公里处的安丰塘(芍陂)。1988安丰塘(芍陂)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安丰塘(芍陂)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

安丰塘又名芍陂是楚相孙叔敖带领楚国人民开挖的一个距今已经2500多年的水利工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钮中勋先生在《夏尚忠的芍陂纪事》一文中介绍:“据目前所知,前人有关芍陂的专著仅有二种,一是清康熙年间颜伯珣的《安丰塘志》;一是清嘉庆年间夏尚忠的《芍陂纪事》。前者只叙其七载之经营与一时之述作,而外此无征焉,而后者则较为完备系统”。

清朝建立至今近400年,在寿州这块土地上的官吏和文人可谓浩如烟海,有的人或事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湮没,而夏尚忠为什么作为一个落拓文人如一颗亮丽的恒星在寿州历史的天空却熠熠生辉?光绪《寿州志·人物》载:“夏尚忠,字绍姒,号容川,文生,博学,工词翰,修桥梁,好施与。嘉庆十九年饥,倡捐以赈之。尤留心芍陂水利,谓有五要、六害、四便、三难、二弊,皆切中窾要。著《芍陂纪事》二卷。知州朱士达奖以‘安丰硕彦’匾额”。

关于夏尚忠相关文字记载少,仅有县志记录。新编《寿州志》和光绪《寿州志》记载夏尚忠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夏尚忠是寿县保义夏氏当属无疑。据夏长先跋夏氏族谱序:“吾夏氏,禹为始祖。先祖临公自赣徙寿,六百余载。时代变迁,盖夏氏宗族人才辈出,文公武略者代不乏人。”保义夏氏宗谱在建国后由名儒夏墨如先生主编,编成后正赶上“文化革命”,毁于一旦。因此,造成保义夏氏宗谱断代。

保义又一位夏老先生幼承家学,2005年辞世前将自己搜集有关夏尚忠的资料转交给又一位文化老人夏元澍先生。我于2006年在夏元澍先生的家里见到这份珍贵的资料,夏老先生让我把资料带回家里保管,我推辞了,当即在夏老先生家里抄写了这份材料。由于该资料几乎成了介绍夏尚忠的孤证,姑且在这里用一下,以飨读者。

夏尚忠系清代乾隆朝举人。先世卜居芍(安丰塘)北,顾称“芍北(陂)居士”。忠之祖父夏进酷爱文学,与查嗣庭最为知己,彼此友谊深厚,情同手足。后,查下狱死,进痛不欲生,终演成风癫而死。其嗣,父交子往延续数代亲密无间,颇有高山流水之谊。因而忠在乾隆后期中举时尝有人告发,请求除名举人严加惩办。诉状呈:“……忠之先世与查嗣庭有旧交,历经数代,往来频繁,友谊仍不减当年,定有朋党之嫌……”幸经查,忠无逆行,才格外恩典。昭赐“保留功名,不予出仕,以昭圣明”。从此,夏尚忠便著锦名归田,并立志为民兴利除弊,以报君王。忠为人刚正,严于律己,有除暴济民之举。因此,当时百姓近而敬之,远而慕之,声明颇著。

夏尚忠轶事很多。曾有这样一节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解放前夕还有不少老人在议论着传颂着。那是发生在嘉庆十二年间的事,当时寿凤一带遭受一场旱灾,到处庄稼普遍歉收,穷人生活倍加艰难。保义西街后有一家黄氏贫民为生活所困,想利用秋收时节拾点粮食以济燃眉之需。一天早晨,黄姓贫民带领孩子们出门捡拾收割后遗在地里的粮食。直到中午已拾到不少豇黄绿豆等粮食。因秸秆太重,不便携带,就在空田里铺下被单,放在阳光下暴晒。不意祸从天降,刚晒开不久,就被一豪强发现。豪强与伙计不分青红皂白,硬说黄姓贫民捡拾的粮食是偷他们家田里的。黄姓贫民再三辩解无用,豪强不容分说指使家奴将黄姓贫民打得遍体鳞伤,造成腿部骨折,还尽收所拾之粮。黄姓贫民告状无门,既无钱疗伤又无米下锅,而乡保又不管不问。夏尚忠闻讯后,愤愤不平。他觉得在这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无辜贫民遭此横祸,是可忍孰不可忍,便居然出来仗义执言,为黄姓贫民申诉辩解,并写好诉状向公堂起诉。还记得在诉状中有“康庄大道,行人尽贼。五谷成熟,遍地皆脏”等语句,以驳豪强之狡赖。官司最终判决:“黄氏无辜受害,豪强出银80两,为黄氏疗伤糊口”。夏尚忠在这件事上伸张了正义,颇得百姓赞颂。

这些手抄记录,传承百年,证实了夏尚忠做人刚正不阿。他作为皇帝亲昭永不出仕,只能做一位乡绅。他常说:“我氏祖先禹王,勤于治水,珍惜寸阴,造福后代,流芳百世,吾辈后裔当效之”。

由于当时豪强纷纷围垦造田,安丰塘(芍陂)面积越来越小。夏尚忠一边与豪强做斗争,一边勘察安丰塘(芍陂)水源的来龙去脉。十年心血写出了《芍陂纪事》一书。该书成书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写成后遭到围垦造田的豪强封杀。此书遇到第一个贵人便是代理凤(阳)颍(州)六(安)泗(州)兵备道职务的任兰生。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40岁的任兰生代理凤(阳)颍(州)六(安)泗(州)兵备道,刚刚上任还没有转正,就刊印了《芍陂纪事》这本书,跨度76年才刊印出来。而正当《芍陂纪事》一书面临只存世两本的时候,1975年,此书遇到了第二个贵人,时任寿县博物馆馆长的司徒越顶着巨大的压力,翻印了这本关于安丰塘兴废的《芍陂纪事》。盛世兴水利。2016年,代理安徽省长的李国英来到安丰塘(芍陂),这位专家型的省长2011年在水利部当副部长的时候就来过安丰塘(芍陂),李国英省长对淮南市和寿县的干部说,一定要保护好古塘,利用好古塘,宣传好古塘。2016年,一本39万字的《芍陂纪事》校注一书出版发行。这是夏尚忠和《芍陂纪事》遇到的第三位贵人。

欲写夏尚忠这位乡贤有十年了,苦于他留下的东西除了《芍陂纪事》以外太少了。每次在读《芍陂纪事》时我都在想,旧时候的文化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正是这种精神才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更让我陷入深思的是,一个人一辈子要留下什么,是一本书,还是数字不小的银行卡?(陈立松)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