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激荡40年”征文 > 乡村的石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乡村的石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1 8:45: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的过去了,故乡的一些人与事已经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痛。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石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伴随着乡下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岁月。

如今的石磨,已经静静的躺在乡村的角落里。寂寞的时候便与风交谈,向鸟倾诉自己的衷肠。那些已经长满青苔的碾盘上,清晰的刻录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诠释着古老的乡村文明与发展史。在那个还没有电动粉碎机的岁月里,古老的石碾用它特殊的语言,载着乡村的日子在石磨上腾飞。碾子总是被农事排得满满的,碾子用一种特殊的曲调,一年四季一路高歌。伴随着人们走过那段艰辛的岁月。听惯了碾子转动声的乡亲们,即便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收工的路上,仿佛在听着一曲优美的音乐。在碾子熟稔的歌声里,人们充满了无限的企盼与希望。在他们的心中,碾子已经成为他们最忠诚的伙伴,伴随着他们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走过一个又一个黎明与黄昏。

一年四季里,碾子不停的吟唱,乡村单调而乏味的生活里,因为有了碾子而变得更加富有情趣,更加丰富多彩!

每当碾子转动时,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就像一曲乡音,使人听起来感到有一种悠远而沉重的感觉,在那个古老的苍凉的岁月,碾子用它独特的语言,在向人们问候,在向人们倾诉。那种亘古不息的曲调里,是对乡村最永恒恋曲。令父老乡亲们听后如醉如痴,心旌摇荡。

在那个古老的岁月里,碾子不仅是加工人们口粮的必需品。也是父老乡亲们谈天说地的好去处。特别是每年一进入腊月,碾房里也特别的繁忙,年味在碾房里也越来越浓了。前来碾面的相亲们排着号,在碾房里父老乡亲们,一边你推我拽的忙着碾面,一边谈论着乡村里一些欢乐的事。更加喜悦而高兴的就是那些孩子们,他们围着碾子追打嘻闹,讲故事,玩游戏,看热闹。天下大事,奇谈怪论,街谈巷议,就在碾子的歌唱中一件件、一宗宗地互相传递着,纯朴的乡情也在这歌声中得以净化和升华;碾子周围,充满着醉人的空气。岁月沧桑,但一回想起故乡的石磨来,心中就会生出许多感慨;石磨,让人深深体味到它的沧桑、厚重、遥远与亲昵,让人无限怀恋它的红火、兴隆、惬意与愉悦。它作为一种生活工具,延续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生存方式,还折射出乡村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传递出民俗文化内涵中坚韧不拔、凝聚深厚的魅力。在我的耳畔,时常会萦绕着那一串串既幽怨又愉悦的石磨的歌声;在我记忆的天空,总有一缕洁白的云朵在轻盈地飘啊飘,那是我的石磨在歌唱!(曹丽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