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激荡40年”征文 > 我家的40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我家的40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30 10:04: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几天,天阴沉沉的。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不时地敲打着落地窗。这细细的雨丝,如绵长的线,把我的记忆,牵回到遥远的童年。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的家乡还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几家人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低矮的房子,窄小的窗户。窗户是用报纸糊的,常年见不到阳光。夏天能把人闷死,冬天能把人冻死。数九寒天,抬头就能看到梁上结的冰霜。家里只有一个火炉,没有钱买炭,只能偶尔放点柴火取暖。我们几个孩子手上、脚上常年都有冻疮,有时候冻裂的伤口还会淌脓血,不挠,就钻心地痒,一挠,就刺骨地疼。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鼻孔都熏成黑色的了。有一次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差点烧焦了头发。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的盆盆罐罐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叮叮当当地开起了演奏会。

时光的脚步轻巧地向前走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家分到一套福利房,房子虽然是土木结构的平房,但是独门独院,宽敞明亮,再也不用担心雨天漏水、冬天透风了。偶尔我们能吃到凭票供应的大肉和鸡蛋。由于我们几个孩子常挤到别人家看电视,母亲一咬牙用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添置了黑白电视。一台缝纫机成了母亲最大的帮手,母亲再也不用坐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而是在明亮的电灯下给我们做新衣服。后来还陆续添置了简易沙发,家里装上了土暖气,我也穿上了时髦的喇叭裤。每到雨天,母亲就搬个小板凳坐在窗前,给我的小侄子讲那过去的事情……

欢声笑语中的生活,步子总是走得太快。九十年代末,我家搬上了70多平方米的楼房,我们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铺上了地板革,家里买了家庭影院,足不出户就能看电影,K歌,还买上了电风扇和双缸洗衣机。老公常笑着问我:“你说说,电视里说的小康,是不是就是咱家这样呀?”我把脸一绷:“瞧你这点出息,当然要比这好十倍!”

去年,我家搬上了一百多平方米的电梯房,三维立体电视,家里有暖气,又装上了空调。冬天,外面雪花飘飘,屋内春意盎然。夏天,外面骄阳似火,屋内凉风习习。茶余饭后,一家人坐在阳台拉家常,其乐融融。小区花红柳绿,走到我们小区就像走到了公园一样美。

幸福是人们终身的追求,那么,幸福从哪里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你喜欢幸福,你努力奋斗了吗?(闫晓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