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激荡40年”征文 > 古塘帆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古塘帆影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23 8:58: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蓝天白云,长堤逶迤,鼓浪与石岩相拍,碧树与白鹭成趣;烟波浩渺,水光接天,帆船踏浪而行,帆蓬鼓风而翔;浣纱村姑,清风古韵弄倩影,三两玩童,岸边石缝摸鱼虾……好一幅“蓬莱仙境”、“西湖胜影”,只恐再高明的画家也觉艺浅技短,不能亦无法表现古塘的唯美与纯朴。

老家临塘而居,世世代代以塘为生,以塘为乐,对古塘有着深深的依恋。古塘,更是我孩童时代的乐园,常约三五个小伙伴,躲过家人的目光,偷跑到古塘边玩耍。塘里可玩的东西真多,或光着腚在岸边浅水处扎猛子,一闹就是半天;或顺着岸边的石缝逮鱼摸虾,每次都满载而归。更多的时候,则是站或坐于石墙上,静候从塘中驰过的大木船,我们都喜欢看那船桅上的白帆。

那时,从戈店到双门段的塘堤还是一段土路,一到雨天,堤上烂泥盈尺,举步难行,货运成为难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地组建了一支货运船队,利用古塘的水源便利,开通了双门至老庙集的货运航线。双门的粮食、木材等货物装上大船,顺着淠东干渠双门至瓦庙段进入安丰塘,依堤西岸一路至戈店,再从戈店至老庙集上岸,转送至等候在码头上的汽车,再通过陆路运往外地。大船返回时,再捎带上油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两不放空。大船往返时,必从老家的塘边经过,看大船、看白帆成了我儿时最大的乐趣和期待。

船队经过的时间摇摆不定,有时在堤上等了半天,也不见大船和白帆的影子,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溜。还未到家,就有小伙伴惊喜地喊:“看,船来了。”回头一看,大船果然来了,我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起来,连忙折转身,一窝蜂地朝塘堤上狂奔,也不管路上的坷垃把光脚丫硌得生疼。只要能看到大船和白帆,我和小伙伴们比过年都高兴。

远远地,就能看见大船上的桅杆,那块张挂着单桅白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夺目。气喘嘘嘘地爬上塘埂,船队就到了近前。船队一字纵向排开,蜿蜒而来,那气势就像电影《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的中国舰队一样威武。大船有四五只,是我当时所能见到的最大的船了。船上整齐地码放着麻袋,船上立着一位汉子,不时挥动着长竹篙,在船头两边撑划着,掌控着大船的航向。

再看堤岸边,几个拉纤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每只大船上都有三四个纤夫,负责拉动大船前行。纤夫裸露着上身,一律穿着裤叉,全都赤着脚,个个身材壮实,皮肤黝黑,脸上身上布满了水珠,不知是汗水,还是飞溅的塘水,人整个像才出水一样上下没一块干的地方。纤夫们“嘿吆嘿吆”地喊着号子,前倾着身子拉纤。顺风的时候,纤夫们方才轻松地挺一下腰身,风一转向,纤夫们只能手脚并用地贴地爬行,死命朝前拉,粗大的纤绳深深地勒进纤夫们的肉里。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有时自己光脚被坷垃硌一下都疼上半天,那些纤夫赤脚踩在嶙峋怪石上能不疼吗?我真佩服他们。

那两年的暑假,我和伙伴们几乎都泡在古塘边,对家人谎称去洗澡,实则是去看大船、看船上的帆,怎么也看不够。一旦一日不看,倒像丢了魂似的六神无主。看的多了,渐渐摸到了一点卯窍,大致掌握了船队往返经过的时间,也不至于在塘堤上傻等了。时间长了,和纤夫们也熟络起来,一边在堤顶上走,一边和堤坡下面的他们叙话,有时还把从自家带来的瓜、梨送给他们吃。船队走远了,我和伙伴们站在原地,恋恋不舍地看着远去的大船,渐渐消逝在水天一色的古塘里。船桅上的白帆,带走了我们的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古塘被“突突突”的机器声打破宁静,从双门到老庙集的船线已被机帆船所取代,人工拉纤的船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些大船和船桅上的白帆再也看不见了。每当塘中有机帆船“隆隆”地驰过,我心中不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加快了古塘及周边道路建设力度,安丰塘环塘堤埂全部修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再也不用担心雨天泥泞难行了,再也不用害怕坷垃硌脚的事情发生了。

“好是轻风人放棹,红莲采得满船归。”清代诗人桑日青在题咏安丰塘的诗句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古塘的丰盈与富足。时代飞速发展,天地沧海桑田,四十年的光阴逝去,古塘已今非昔比,一个风光旖旎、娉婷俊美的芍陂古塘正呈现在世界面前。再见了,我的大船;再见了,我的白帆。我会把你们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直至永远永远。(楚仁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