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激荡40年”征文 > 远逝的炊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远逝的炊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13 9:05: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宋代词人高观国的《留春令·淮南道中》别具一格,画面极富诗意,意境深邃旷达,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被词中纷然涌跃的淮南乡村美景所陶醉。词人把乡村炊烟渲染、刻画与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我们带入一个由文字所砌造的至真至诚至善的绝美世界。

在古典诗词里看炊烟,像看穿越剧一般,遥远、孤独的古代小村庄,自然、娴静、美好地袅袅腾起炊烟。有水井处必有炊烟,有炊烟处必有生命和生活演绎出的种种故事抑或传奇。

我的家乡地处安丰塘畔,那里有着与高观国词中近似的乡村景致。炊烟是村庄的呼吸,村民们从田间劳动归来,在家里生火做饭时,缕缕炊烟便呼应着次第升入天际。每当看到它们像云一样迷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充满无限快乐。

炊烟升起,大致有一个固定的时刻。一到收工时辰,村庄里便异乎寻常地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房顶上便会升起蓝莹莹的炊烟。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就有多少个烟囱,每个烟囱都大呼小叫地冒着炊烟。

炊烟,是乡村人家生活的一部分,和大大小小的事物没什么两样。在这个小村子里,我听过长长的牛叫声,常常见到花斑鸡在墙根下啄食,还看惯槐花开了一树又一树,那些肆意飘荡的柳絮把圩沟染了一层白色。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很多人都穿着草鞋度年月,最爱穿格子上衣的村妇总有忙不完的事。

看炊烟特别有意思。无风的早晨,村子里每家冒出的炊烟慢慢聚拢在一起,在村庄上空缓缓飘浮着,久久不散。远看,像为村庄披上了一块硕大的纱巾。阳光下的炊烟,像一条闪光的蓝带子,不紧不慢地腾上云霄,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很是迷人。

晴天丽日的时候,炊烟像梦一样地东边逛逛,西边瞧瞧,然后飘飘渺渺地消失在视线里。若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炊烟一团团挤在一起,迟迟疑疑地不肯离去,在雨帘里变幻出不同的景致来。庄稼收获时节,炊烟稀稀落落地在村子上空露一下脸,一转身就倏地走掉了。这是因为村民们把做一顿饭的时间,都用在了收割和劳作上,只简单做一点粗茶淡饭填饱肚子,炊烟也就没了过年过节时的热烈和浓重。

“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炊烟相伴的时光已渐行渐远,如今,包括我老家在内的广大农村已普遍使用了电饭锅、液化气等现代用具烧火做饭,以柴草做燃料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村庄里炊烟四起的温馨图景已难以再现,“依依墟里烟”的绝美画卷惟留记忆中。

炊烟,丰盈着我们的记忆。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爱和思念,就有漂泊和乡愁。炊烟起处是故乡,有时又不是故乡,不管是在哪,炊烟都是平淡、平静生活的代名词,和我们的生命、生活乃至命运,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联系。

袅袅炊烟惹乡愁。炊烟,虽然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那一缕缕代表着宁静、纯洁、轻盈和美好的炊烟,就像是老母亲放牧的羊群,永远掌控着我们的失眠与泪腺的开关,牵动着我们的思念与乡愁的神经,甚至在我们的身体跟灵魂深处,植入了无法言说的疼痛,直通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楚仁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