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梦想照进现实 改革开放40年 > 记忆中的“蝴蝶”牌缝纫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记忆中的“蝴蝶”牌缝纫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1 1:34: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母亲曾经居住过的房间里,一直保留了台上海“蝴蝶”牌缝纫机,机身被母亲(母亲去世后由子女继续打理)收拾得通黑油亮,一尘不染。多年来,随着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搬迁了好几次,家庭装潢档次也升级换代,每次搬家,整理出的旧物卖的卖、丢的丢,唯独这台老式样的缝纫机被小心翼翼保存了下来。

缝纫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发挥出了它特有的贡献,当时我居住的房子是父亲工厂分配的宿舍。若有心,站在宿舍大院里停下脚步仔细听,只要哪家传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就知道那家的女主人在缝补制作衣物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是中国家庭必备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之一,不管家里的主人是否会裁缝手艺,缝纫机永远静候在家中一角,随时待命准备发挥它的作用。那个年代,几乎很少有成衣店,就算有,普通百姓大都消费不起,缝纫机赋予了家庭全体成员神圣的穿着寄托。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她在上大学没有课的闲暇时光,喜好琢磨裁剪,硬是将裁缝技艺自学出山,毕业工作后的母亲,也会偶尔为自己裁制新衣裳。后来有了孩子,母亲使用缝纫机的频率就更高了,我和姐姐从里到外的衣裤全由母亲缝制,更别说家中那些床单、枕套、座位垫类的用品,只是辛苦了母亲和与她为伴的缝纫机,记忆中,那台“蝴蝶”牌在母亲的脚下不知疲倦、不紧不慢地“咯噔、咯噔”着。

母亲爱看服装书,记得一次父亲从上海出差带回来几大本服装杂志,把母亲乐呵了好阵子。之后,照着杂志上的服装款式,母亲居然如法炮制出几件漂亮的连衣裙。

某次搬家过程中,一不留神,缝纫机底架上一个轮子碰断了,无法修理,母亲不知从哪里找来块三角木块支撑起缝纫机底架上残缺的腿。打那以后再搬家,家里人都格外关照那台缝纫机,绝不允许它再受到任何意外。

记得上小学三四年级,我有一条裤子的屁股部位磨破了,母亲裁了块颜色相近的布,摊开缝纫机“咯噔、咯噔”三两下,破处被缝补修饰好了。但年少不更事的我,只要穿上那条屁股处有补迹的裤子,必定会用小书包遮挡着,生怕被其他孩子笑话。母亲发现了,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裤子破了没关系,缝补好依旧可以穿,不要怕别人笑话,只要身心健康成绩好,才不会被人家笑话。”懵懂的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穿戴也愈五彩斑斓,如今随便进入哪家商业综合体,里面陈列的成衣可以让你挑花了眼。改革开放让千家万户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缝纫机也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我家,它已成为了古董摆设,陪伴我们成长,见证生活一步步迈向美好。(潘辰瑶 )

 

(本网编辑 汤宁)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