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第二届“打响文化资源牌”之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 > 百年碑铭祭先烈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百年碑铭祭先烈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6/25 9:05: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孙中山大总统追赠的大都尉廖璞纯

在蚌埠市博物馆,一直珍藏着一幅辛亥革命时蚌埠小南山战役烈士纪念碑《“烈士廖君神道之碑”碑铭拓片》。碑文由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篆刻大师张之屏先生(字树侯)撰文、书丹、镌名。碑文标题中的“烈士廖君”,就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被孙中山大总统追赠为大都尉(上将)的烈士廖璞纯。

廖璞纯,1884年(清光绪十年)生于凤台县廖家湾(今属淮南市田家庵区)一个书香门第、爱国家族。幼时与二哥廖海粟及族间兄弟廖少斋、廖磐箴、廖子宾等一起,在家族学馆读书。这时任颍州守备的四叔廖鸿钧,目睹清廷腐败不堪,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屈膝求和,国将不国,深愧自己无力回天,愤而辞官回乡,督导子侄辈学文习武,明理强身,伺机报国。廖璞纯和二哥廖海粟及族间兄弟廖少斋等,得名师吴庆亭和家叔廖鸿钧教诲,立志报国。

1903年,孙中山革命思想伴随着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籍传至淮上,廖璞纯与二哥廖海粟及族间兄弟廖少斋等深受教育和鼓舞,不时相聚,议论国是,认识到欲救中国,非推翻满清王朝,终结封建专制不可。是年秋,族兄廖少斋率先赴省城安庆,考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新军第九镇任排长,结识革命党人熊成基、范传甲、常藩侯等,并加入同盟会。1905年,安徽武备练军学堂第二期招生,廖璞纯和二哥廖海粟及族间兄弟廖磐箴、廖子宾、廖润斋、廖梓英、廖楚珍等一行七人,前往应试被录取。入学后不久,即经柏文蔚、廖少斋等介绍,分别加入同盟会,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1908年秋,熊成基、范传甲等举行马炮营起义,廖璞纯与七兄弟踊跃参战,冲锋陷阵,崭露头角。激战中,廖璞纯与廖海粟一起,将清军步兵标统蒋与权挟持,致敌反扑一度受挫。起义失败后,廖璞纯与廖海粟等潜回淮上,伺机再起。1911年4月,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廖璞纯奉命先期到烈山一带活动,联络革命人士准备接应。同年10月,武昌起义告捷。喜讯传来,二哥廖海粟、张汇滔、王庆云、袁家声、张纶、岳相如等秘密聚会,决定于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四日,四顶山庙会期)举行寿州起义。廖家湾为寿东一带义士集结地,由廖海粟负责召集,分工攻打县城东门。起义前夕,廖璞纯协助二哥,在廖家湾召集义士上千人,并埋锅造饭,为义士们壮行。出发之前,义士们在打麦场上集合,在廖海粟主持下,廖璞纯站在牛车上,作战前动员,愤怒声讨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号召大家奋勇参战。是夜,寿州县城周边,多路义军协同作战,寿州一举光复。

寿州光复后,淮上国民军(简称淮上军)成立。全军约15000人,编为18个步兵营、两个炮队、一个马队。二哥廖海粟被委为军统(军统共13人,组成全军领导班子)兼总司令部参谋。廖璞纯、廖梓英、廖磐箴、廖子宾分任管带(营长,廖磐箴后改任东征军总稽查),廖润斋任军械官,廖瑞然任队官,廖楚珍任副官。廖氏先辈入伍者共达百人以上。

淮上军编遣既定,即决定经略江淮,定夺皖中,分兵东征北讨,西进南下。廖璞纯等廖氏先辈均被编入东征军,向蚌埠一带进发。同年12月3日,廖璞纯和廖梓英分别率部(第八营和第十三营,时统称廖营)抵达蚌埠时,恰逢清廷两江总督张勋在金陵(南京)战败,率辫子军从浦口出发,乘坐津浦路列车北逃,欲占据蚌埠,喘息休整,再图金陵。廖璞纯、廖梓英奉命就地堵截,遂在小南山布阵。是役,敌兵悍器精,义军虽然英勇无畏,但“两营士兵有一多半人徒手无枪”,力不从心。激战至天明时,廖璞纯营被敌抄袭后路,廖璞纯与部分官兵被围,廖璞纯无所畏惧,大呼杀敌,率官兵冲入敌阵,与敌肉搏,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是役,两营殉难者共一百余人(知名者88人),而张逆亦受到重创,顾不得营救被俘的小妾(小毛孜),仓皇弃蚌,远窜至徐州。淮甸肃清,金陵得以屏蔽。

1912年1月,民国政府成立,2月,柏文蔚将军就任安徽省督后不久,即向中央政府呈请在蚌埠小南山为淮上军烈士建立纪念碑。孙中山大总统电令追赠廖璞纯为大都尉(上将),以示抚慰,并批准在小南山建立廖璞纯烈士神道碑。不料,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亲信、淮上军死敌倪嗣冲率部入皖,坐镇蚌埠指挥,对淮上军民疯狂报复,大肆屠杀。倪军军官殷恭先等窜至小南山,将廖璞纯烈士神道碑摧毁。所幸之前有无名志士已冒死将《烈士廖君神道之碑碑铭拓片》密藏,后拓片辗转由蚌埠日报社记者侯洪绪先生交蚌埠博物馆,碑毁文存。

百年碑铭祭先烈,碑铭拓片图片现已在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展示,以示缅怀。(管德宏)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