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第二届“打响文化资源牌”之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 > 古淮南科技散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古淮南科技散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5/28 9:21: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你这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淮南,你这旷达而又厚重的故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怀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

我把你放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长河中细细端详:

看到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看到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汇。

有人说,淮河,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沃野。在绿水逶迤的淮河沿岸,在草木葱茏的八公山麓,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淮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开启着人类古代科技文明的历史长河;夏商周之际,这支被称作“虎方淮夷”的部落,一直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与吴楚强国逐鹿江淮。在东西文明的碰撞中壮大,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融合。

科技在古老的淮南源远流长。

考古证明,千里长淮由西向东汨汨流淌,滋养着在水一方的“虎方淮夷”。水,给了淮夷族群以灵性;水,铸成了淮夷族群羸弱却坚韧、瘦小却骨硬、贫瘠却旷达、狭陋却博大的科技创新品质。

夏、商、周三代,“虎方淮夷”自强不息。水的特质,使这个胸怀博大的族群,不拒细流,融会贯通。为了邦国的强盛和发展,他们在农业、手工业、制陶工艺、青铜冶铸技术等方面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制陶工艺,早已脱胎原始文明。工艺细而繁缛,精巧庄重,纹饰富丽;青铜工艺,精而周密,厚重典雅,铭文字体秀丽,纹饰细致优美,体现了与北方青铜器,庄穆雄浑不同的江淮流域风格。且不说,名列“中国十大国宝”之一、标志“虎方淮夷”“虎”图腾崇拜的“龙虎尊”,怎样与中原殷商的“饕餮尊”各呈异彩,单从淮、寿、凤三地古墓出土的青铜文物,就被考古专家们认证为,淮夷人创造了与殷商相媲美的青铜文明。

夏、商、周三代,淮夷人屡遭强族强国欺凌,为了保家卫国,必手握利器。淮夷族群以科技创新出奇,铸造的戈、矛、剑、戟,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复合铸造技术”;在处理青铜武器“表面防锈”时,采用了当时最创新的科技成果“氧化铬”,使这些青铜武器坚韧锋利,锐不可挡。这就是淮夷人在中原诸国强敌环伺,势单力薄的抗争中,敬祖爱国,创新强族;善思乃聪,科技强军的核心价值观和不屈不挠的部落精神,使得“虎方淮夷”在长达数千年的东西文明碰撞中,不仅展示了东方淮夷人科技创新的聪明才智,也创造了可与西部中原殷商科技文化相媲美的、淮夷人独有的地域科技文明。

今天,当我们驻足在淮南博物馆《淮土遗珍》和寿县博物馆《楚都遗珍》前凝视端详,流连忘返的时候,我们试图从那些古陶古瓷、青铜礼器、金戈铜剑、夏鼎商彝、秦砖汉瓦中,更多地撷取淮南地区,古代科技在华夏文明洪流中的精彩浪花。

可叹的是,东方淮夷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东周春秋时期,终于被南方吴楚列强的楚国吞并。在淮夷故地,楚国强力推行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的开明民族政策,将其逐步纳入楚民族的命运共同体。至此,淮夷各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民族、政治文化集团,不得不泪洒长淮,含恨退出历史舞台。

放眼春秋时代到战国伊始,楚文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淮夷故地,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淮夷文化带着地域文化的特质渐渐融入楚文化大系,并与楚文化经历了二百余年的糅合,作为中国上古文明的重要源头,最终汇入秦汉帝国文明的滚滚巨流。

淮南的古文明,这朵朵华夏文明洪流中的精彩浪花,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淮南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掬起由衷自豪,思之肃然起敬。述之却不甚了了。难道我们数典忘祖了吗?

无尽的追思,让我们回溯到2500多年前。

春秋时代,一个淮楚文明融合的象征,一个令淮南故国熠熠生辉的科技壮举,就是素有“天下第一塘”美誉的——寿县安丰塘,古称期思陂、芍陂。这个比都江堰还早300年,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是当年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修水兴农,富民强国,辅佐楚庄王位列“春秋五霸”,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项堪称我国古代水利科技光辉典范的工程,历史之久远,建设之科学,令无数中外专家学者,敬慕而来,叹为观止。2015年10月13日,当寿县安丰塘(芍陂)一举荣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榜,同年11月17日,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从此,古老淮南的科技文明,更加享誉中外,闻名遐迩。

徜徉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长河,翻到《淮南子》这历史的扉页,我们惊喜地看到:《淮南子》,这部西汉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不朽宝典,兼收东西文明之养分,并蓄南北文化之精华,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

这里,我只掬起两朵历史巨献式的浪花,以期映古辉今。

浪花之一,《淮南子》第一次从宇宙观和自然观的角度,科学、完整地记载了反映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季节交替、时令顺序、农业气象和物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并把它纳入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自然整体论之中。如果说,“二十四节气”是《淮南子》对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第五大历史贡献,那么,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把“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是对淮夷先民“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伟大智慧和创举的历史肯定与赞颂。

浪花之二,淮南王刘安和“八公”群贤们探索生命科学,长期浸淫炼丹之术,开创了古代化学对生命研究的先河。但,长生不老的仙丹没炼成,却在化学的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美食豆腐。淮南豆腐的问世,给人类的饮食文明带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千百年来,这具有食品之美,养生之妙,文化之韵,科学之道的豆腐沿着古老的淮河,溯江而上传遍大江南北、漂洋过海香飘世界各国。如今,洁白豆腐已成“百姓寻常菜,华宴席上珍。”中国人爱豆腐,讲究“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养生之道;外国人爱豆腐,誉之为营养保健的“中国奶酪”,颂之为养心益智的“东方龙脑”。

如果说,古老的淮南,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的话,那么,就在于东方淮夷人,创新自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爱国图存,自强不息的精神血脉;就在于《淮南子》这部汉代奇书,运用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去阐述道家哲学思想,又用道家哲学思想去指导科学研究,这种科技与哲学交相辉映的学术方式,对后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之大,前无古人。

抚今追昔,还是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科技史》中评价得好:“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人物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并驾齐驱,并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今天,面对这淮夷先贤的历史荣耀,难道壮志未酬的淮夷后裔们,仅仅只是分享这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吗?

(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