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暨“淮南好人”颁奖典礼侧记
道德的光芒温暖人心,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
4月19日下午,由市文明委主办的淮南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安理大暨2017年度“淮南好人”颁奖典礼现场,成为一个“德育课堂”。台上,道德模范娓娓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台下,大学生认真聆听,浸润着他们年轻的心灵。
构筑“精神高地”,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道德模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选树道德典型,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2人,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14人,市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104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500余人。仅2017年,全市就有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人当选“中国好人”,25人当选“安徽好人”及提名,当选人数均居全省前列。
榜样犹如灯塔。为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我市组建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市作巡回报告。报告团成员包括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张宝,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安徽省道德模范孙明霞,“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李元芳,“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孙以侨,“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鲁中祝,“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农技员李德福,“中国好人”黄薇,“安徽好人”、淮南市道德模范姚多保。他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化身城市的温暖注脚。
打造德育课堂,让大学生学有榜样
身边的道德模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活教材。当天的报告会,成为一堂德育课。
“我叫张宝,因为做了一件‘小事’,居然获得了习主席的‘点赞’”。报告会上,全国道德模范张宝讲述了跨国捐髓的故事。国有界,爱无界,在爱的延续上,他用生命激活生命。
“在20多年时间里,我和老伴一直住在洞山不敢搬家,因为担心债主找不到我。”淮南市道德模范姚多保讲述了自己21年坚守诚信的故事。为还上最后几十元钱,他登报寻找失联多年的最后3位债主,最终还清了所欠的29.4万元,实现了人生的自我完善。
“也许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愿意做一滴水、一缕阳光,去滋润大地、温暖心灵”。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孙以侨讲述了自己的8年公益之路。
“这么多年,我坚持每天早晨7:00之前进幼儿园,晚上8:00以后才离开幼儿园,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安徽省道德模范孙明霞讲述了不忘幼教初心、用爱心守护童心的故事。
台上台下,会场内外,道德模范身上闪烁着的道德光芒赢得一次次掌声。“4位道德模范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他们是真正的时代楷模,让我的人生有了榜样。”大学生郭强说。
礼遇“淮南好人”,彰显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从者众。围绕打造“好人之城”,从2014年起,我市启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淮南好人”评选工作。2017年,经过群众推荐、公众微信投票、专家评委评选,共评选出51位“淮南好人”。他们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
让“德”者有“得”,道德土壤才会更加肥沃。“我们不仅宣传好人、礼遇好人,更加关爱好人,让好人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生活上有保障,好人有好报。”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颁奖典礼上,对51位“淮南好人”进行了表彰。虽然只是一个证书、一个奖杯,但代表了市文明委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充满自豪感。51位“淮南好人”表示,将把好人精神传承下去,让向善的粒粒细沙聚集成塔,让道德之树常青。
图为“安徽好人”、淮南市道德模范姚多保与大学生进行现场交流。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