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身残志坚“猪倌”:创业点亮人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身残志坚“猪倌”:创业点亮人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9/22 8:45: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9月15日,记者前往凤台县朱马店镇利民村采访身残志坚创业故事。一大早,记者来到马万彪的养猪场时,身高1.7米的他正在打扫猪舍卫生。小伙马万彪虽身患残疾,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不大一会儿就将猪场打扫得干干净净。

“2013年,我从试养几头猪开始,凭着自己努力,发展到目前年出栏生猪300头左右规模,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马万彪和记者交谈时,喜悦洋溢在脸上。

马万彪告诉记者,自己今年30岁。出生时因左上肢残疾,父母将他遗弃在路边,养父马永缘将他抱回家养大成人。随着养父年事已高,经常生病,他开始尝试就近打工,因不懂得技术,且身有缺陷,都被拒之门外。2013年,马万彪开始养猪,3头、5头、10头……养猪规模渐渐扩大,家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15年生猪行情看好。马万彪与养父商量扩大养殖规模,得到了养父的支持,从亲戚、朋友处借点和自筹一部分,加上争取到的5万元的小额贷款,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很快见到效益。不仅当年还清了5万元小额贷款,还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艰苦创业,事业有成。通过5年的努力,马万彪逐渐从“门外汉”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为节省养猪成本,马万彪想到了自己加工饲料。马万彪算了一笔账,养14头母猪,每年产仔200多头,从出生到出栏,一个月15吨饲料,若自己加工饲料每吨饲料降低成本100元左右,每月省下纯利润1500元左右。

有想法,更要有行动。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走访马万彪时,了解到他想自己加工猪饲料的想法,急需协调工商、供电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养殖专用电。“通过协调,很快帮助马万彪办理了营业执照,安装了专用电,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市质监局驻利民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说。

身残志坚马万彪创业故事,被乡里乡亲传为佳话。马万彪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将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通讯员 童云山 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