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凤台县杨村镇淝丰村苏文东等贫困户家来了几位“亲戚”——市规划局扶贫工作队的队员。走访中,工作队队员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低保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鼓励引导苏文东等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今年5月初,市规划局选调了3名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的同志组成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淝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后,工作队3名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沉下心、扑下身,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
据了解,2014年淝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3户112人。通过精准帮扶,目前还有3户9人未脱贫,村集体经济还未达到贫困村出列要求。工作队吃透村情,扶贫就有了思路。针对3户贫困家庭劳动能力缺乏的实际,采取以社会兜底扶贫为主的方式,积极引导发展养殖业,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围绕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从改善民生、发展村集体经济入手,打造“脱贫示范村”。
淝丰村地处采煤塌陷区,有5个自然庄,村庄之间不通水泥路,群众雨天出行不便。工作队立足现实,主动与附近煤矿联系,先行协调10车煤矸石铺路,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立足长远,向县扶贫办申请了2900米“户户通”水泥路项目,向交通局申请了1500米“村村通”水泥路项目。一自然庄群众反映变压器负荷小,工作队积极协调县供电公司为村庄另配备一台变压器,彻底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用电难题。群众反映村里文化设施缺乏,工作队经与村支两委商定,拟在村部东侧建设村文化体育设施广场,编制文化广场用地规划,并向县文广新局、体育局申报体育文化设施。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向垃圾宣战、建美好家园,重点对主干路、沟塘路坝进行清理、整治,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精准扶贫,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工作队创新思路,打造“企业+驿站+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建成淮南首批扶贫驿站之一,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老乡”的就业脱贫新模式。牵头为村里新谋划的60KW光伏电站市发改委已批复,6月底将并网发电;利用县农委7万元扶贫资金购买了5头鹿,交由专业养殖公司进行代养代售,每年可为村里带来3万元收益;向县扶贫办申请扶贫资金30万元,推广大棚香菇种植技术,吸收贫困户参与;计划成立淝丰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种养殖业,实现“一村一品”;统一规划集中养殖区域,减少家禽家畜粪便垃圾对生活空间的污染。为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工作队发挥专业优势,计划编制《淝丰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
干部包户动真情,单位包村动真格。5月10日,市规划局党组在淝丰村召开了扶贫攻坚专题党组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要求工作队全面掌握和落实扶贫政策,严格遵守扶贫工作纪律,把工作队变成战斗队,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