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怀新平系列言论 > 下一番“绣花”功夫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下一番“绣花”功夫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3/23 9:32: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谈之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讲到脱贫攻坚时,用了一个形象深刻的词语“绣花”,强调“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任务。这既是“军令状”,也是“保证书”,更是“任务书”。用“绣花”做比,足见对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细严实”程度要求之高。

这一番“绣花”功夫,须下在因地制宜上。绣花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细致活。绣好一幅作品,首先需要我们心中有“画”,即心中有“目标”。从哪里入手、怎样勾画、如何钩花、最终要绣成什么样的作品,必须做到手中有“术”心中有“数”。这里的“术”和“数”,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具体到淮南而言,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贫困人员状况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模式、思路和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区扶贫开发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以农业为主的县区。即便是一个县、一个区内部,产业结构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扶贫开发、脱贫帮扶,一定要结合当地主要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技术、人才、市场、资金帮扶。必须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能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决不能“千人一面”、“百村一策”,更不能“一刀切”。切忌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这一番“绣花”功夫,应下在做细做实上。“绣花”中的一针一线都不容出错,否则就会出现瑕疵,甚至返工重绣。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也一样,容不得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数字脱贫等现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贯彻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实行逐户销号。

这一番“绣花”功夫,该下在精准到人上。绣出一幅好的作品,还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如此。既要善于在面上“织布”,更要精于在点上“绣花”。既要用“绣花”般的精准,把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检索出来,实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还需要“绣花”般的精心,把扶贫帮扶工作做细做实,做到贫困户、贫困人员的心坎上。既需要教会“绣花”的基本技艺,又要让“绣”出来的“花”变成财富,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

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脱贫攻坚,“铁棒磨成绣花针”。这需要信心、细心、耐心,这需要干劲、韧劲、冲劲,这需要责任、担当、汗水。惟有如此,扶贫工作才能务实,脱贫过程才能扎实,脱贫结果才能真实。

(怀新平)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